1)第六十九章 西山游记(二)_重生20世纪初发展的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清泉寺到了,这座寺院在香山入口的北面,坐西朝东,依山势而建造。整个寺院布置,以排列在六进院落为主体,南北各配一组院落,院落采用各自封闭建筑手法,层层殿堂依山叠起,三百多级阶梯式地势而形成的特殊布局。

  走在清幽的水泉院里,刘益之终于忍不住冷哼了一声:“现在华夏风景好一点的地方都被这帮秃驴给占了。”

  “嗯,刘小楼,你讨厌佛教?”

  “我并不讨论佛教,我还研读过《金刚经》、《心经》和《六坛经》等佛经,我讨厌的是那帮子到处占山为王的假和尚。”

  “阿弥陀佛,施主有礼了。”旁边转出一位老和尚,六十多岁的样子,穿着一身洗得发白的衲衣,脸上满是皱纹,却很精神。

  “哈哈,刘小楼,你事发了!苦主找你算账来了。”许乐天在一旁幸灾乐祸地说道。

  “见过大和尚,在下研读过佛经,有几处不明,一直在苦思不得其解,今日有幸遇到大和尚,还请指点一二,脱离迷津。”刘益之这一招是反客为主,化被动为主动。

  “施主请说。”老和尚脾气极好,和善地说道。

  “《金刚经》有云,‘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六坛经》般若品第二也有说,‘诸佛刹土,尽同虚空。’一切皆空,深山修得,闹市亦可修得,既如此,为何要尽占洞天福地为修行之处呢?”

  “施主也知这世上一切皆空,善哉。既然施主也读过《六坛经》,自然也知道禅宗六祖那首偈语。”

  “知道,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还有一句你可知?‘外无一物而能建立’。”

  “知道,‘心生种种法生,心灭种种法灭’。”

  “施主,一切皆指向心?何为心?”

  “人心?应该就是人的本性吧。”

  “没错,施主有大智慧。”老和尚欣慰地点点头,然后继续说道:“根据佛洛伊德的精神结构理论,人有自我,自我和超我。自我是潜意识,最原始的本我,也执着于最原始的追求,无所谓善恶。超我,是社会规范、伦理道德、价值观念在人本性的映射。而自我是超我与本我的矛盾体,它才有善恶之分。修心,其实就是修人的本性,修三心归一,一切化为虚空。无我相,无人相,无寿者相,无众生相。

  嗯,好像哪里不对,怎么会跑到佛洛伊德去了在一旁的许乐天一脸的懵逼。

  “所以按照佛理,哪里修行,只要执心虚空,都能有所精进。只是大部分人都是好逸恶劳、心思杂乱的芸芸众生,只能在幽静偏僻之处,远离俗世之地,才可稍微静心。只有静心了,才能进而修心。所以寺庙多在僻静之地,也是迫不得已。这是其一。”

  “其二,众生知修行之法,也明超脱之理,却艰于践行。不思践行

  请收藏:https://m.bgie.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