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328章 获奖_重回七七种田养娃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年,抚南林场往外卖参栽子,一丈参栽子才十来块钱,那真的是只比参土贵几块钱。

  抚南林场那些职工都骂,说是败家,当初林场投了很多钱,到最后赔了个底朝天。

  那些单位投资失败了,有公家承担,损失不会落到个人头上。

  最终受害的,只有老老实实种参,指着人参卖钱过日子的参农。

  “唉,小许啊,你说的这些,我都明白,但是目前这情况,不是你我几句话,就能刹住风气的。”管书记叹气。

  自打去年许世彦提出这一番建议后,管书记也时不时就琢磨,还跟一些人讨论过,认为确实有这样的可能。

  可有的事,不是知道了就能做到,毕竟许世彦所预言的情况还没发生。

  如果只因为许世彦的一番话,县里就下令,严禁各企事业单位发展第三产业,不允许他们种植人参。

  会引起众怒的,县里承受不了这样的后果。

  对此,许世彦也不好再继续说什么,反正他能做的都做了,那些人非得作死,他也拦不住。

  大会一共进行了三天,到三月十六号结束。

  这边大会刚结束,林启越又领着许世彦,去参加另一场大会了。

  三月十七号,抚松人参学会第二届年会在抚松举行。

  年会推选了新的理事长、副理事长、秘书长、理事,还有会员。

  一参场书记林启越,当选人参学会副理事长,一参场技术顾问许世彦,当选为学会理事。

  同时,年会对去年提交上来的一批论文予以评审,从中评选出一等奖两篇、二等奖五篇、三等奖两篇。

  评奖过程中,出现一个小意外。

  林启越替许世彦提交的两篇论文,科技含量和文采,都远超其他论文,按理评选为一等奖一点儿问题没有。

  可许世彦一个人,两个一等奖都是他的文章,很多人就觉得不太合理。

  总得给别人一点儿机会啊,不能说好处都让一个人占了。

  对此,林启越有不同的看法。

  “我觉得这个很正常,咱们人参学会,是搞研究做学问的地方,不是论资排辈。

  咋地,有真材实料的文章,就因为人家写了两篇,就不能都评奖?这叫什么道理?

  怕别人心里不舒服?要是那样,索性这些文章全都评一等奖算了。

  排排坐分果果,大家伙儿都人人有份儿,谁也没意见了,那还要咱人参学会干啥?当摆设好看的么?”

  林启越这么说,把那几个反对的人都怼的哑口无言。

  最终,许世彦的文章获得多数人支持,两篇文章都被评为一等奖。

  在众人羡慕的目光中,许世彦登台领奖,同时发表了获奖感言。

  接连开了好几天会,虽然中途有一些小插曲,但结果还是很不错的。

  许世彦带着荣誉和成绩回家,许成厚看着儿子拿回来的这些奖状、证书,高兴的嘴都合不上了,眼睛也眯成了一条缝儿。

  “还得是我们家三儿有出息啊,你看看,这墙上挂着的,都是你的奖状、证书,真好,看着就喜庆。

  我儿子有出息喽,还能当什么理事呢。这理事是干啥的?到底都理什么事啊?”

  许成厚高兴之余,也有些好奇,这理事理事,到底都理哪些事?

  许世彦听了就笑,“爹,理事就是个名头,反正比普通学会会员能高一点儿。

  本身不管啥,主要还是对人参学会、对当地人参产业发展,提出一些建议。

  就像这个评奖似的,等明年再开年会评奖,我就可以做评审,来给别人的文章打分了。”

  人参学会并不是什么职能部门,在学会里任职的,本身都另外有工作。

  像本届的理事长,本身就是主管参业特产方面的副县,像林启越,人家是一参场的场长兼书记,一把手。

  学会只是个名头,没有实权,但是可以对抚松参业发展,献言献策,提出合理建议。

  请收藏:https://m.bgie.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