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326章 江逸要以一论二_典藏华夏:开局对话十大皇帝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朕在制定这个决策的时候,可是有所考量的。”

  康熙自信满满地说道,心想这事怎么也不怪自己。

  观众们更是竖起耳朵听了起来,没想到这历史上的桩桩件件事,竟然这么充满探索性。

  而典藏华夏的出现,更让他们在探索中充满了趣味。

  此时,在弹幕中泛起的最多一句话便是:“读史使人明智,古人诚不欺我!”

  “确实,有的人等了六十多年,都没能等到当知县的那一天。”

  此话一出,许多观众们笑得合不拢嘴。

  “哈哈,还在等期房的我瞬间有了心理安慰!”

  “那位仁兄是谁啊,可留姓名?”

  “六十多年啊,靠自己都能考上去了吧!”

  ……

  康熙满意地点头:“这就是朕的用意,没有人可以有耐心一直等的,他们也会老,也会死。”

  “可并非所有人都只为自己买----”

  江逸反驳道:“有的大商人甚至给自己乳臭未干的小儿子都买个知县,一些小商人则合伙购买,在当上知县之后更是捞足钱财,又开始想办法一步一步往上捐。”

  “他们,总会比在位的那些知县能熬吧?”

  “这个制度在短期内看不出显眼的毛病,但过了许多年后,弊端就已经出现了。”

  “雍正皇帝就察觉到了这个制度的问题,一千一百多个买的监生在考试中,居然出现了九百多人全不合格,太学的学生竟然是白丁,何其讽刺?”

  康熙眉头皱成了倒八字,脸色阴沉如乌云:“胤禛后来是怎么做的?”

  “雍正皇帝开始推出养廉银,希望能够徐徐改变这类不良之风,使职场更多一些廉洁风气,收获了许多好评。”

  康熙吐了口气,这才明白,为什么后世有人希望雍正多活几年了。

  若非人亡政息,也许大清的职场和百姓,真的会好过一些?

  乾隆跟看救星样的看着江逸,其实他也很清楚这些,一直觉得康熙和自己都是半斤八两,但碍于心中孝道,不方便说罢了。

  现在,总算是有人愿意替自己说几句话了!

  然而,江逸可从来没这么打算过……

  这两,一个都别想跑!

  请收藏:https://m.bgie.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