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52章 经济问题_电竞未央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受安逸生活。赵未央和一般的农村学生有所不同。他的家庭条件很好,母亲经营着一家不小的公司。他只是小时候在农村生活过,后来家就搬到了城里。不过即使如此,父母也一直严格要求他,只是给他最基本的生活费。

  在此之前,赵未央的上网费主要是由自己的稿费支撑。可是,赵未央写的多是小诗和散文,刊登这些作品的文学杂志往往销路不畅,稿费也十分微薄,所以赵未央终于支撑不下去了。赵未央倒也知道现在的报刊杂志喜欢什么样的文章,可是他实在不愿意去编写什么凶杀色情或者家庭伦理的纪实文字,因此,眼下的困顿几乎是难以避免的。

  其实,哪怕每个月的生活费足足是赵未央数倍的学生,也容易出现“经济危机”。在这些学生囊中羞涩、钱包空空的时候,他们都在千方百计地思考着如何才能够弄到一些钱花花,一方面来解决温饱,另一方面则是继续以前的惬意生活。往往在这个时候,借钱就是他们最直接的解决办法。尤其是学期末有许多人穷困潦倒的时候,甚至会出现个别人以身相许的情况。

  不过“借钱”这两个字对于自尊心极强的大学生而言,一旦说出口,不仅没有面子,有时候自己也难以心安。至于被借钱的人,心中更是不爽。若是不借,显得不讲情分,以后不好说话。可若是借了,对方迟迟不还,这点钱也不好开口去要。

  上高中时,赵未央曾经有一位同学,家庭条件很好。可是,这位同学偏偏就喜欢借钱,而且他从不多借,都是五元、十元地借。借了之后,他便仿佛忘记了这件事一般,下次借钱时,仍旧心安理得,仍旧说“马上还你”。那位同学曾经连续三次向赵未央借钱,却绝口不提钱的事。

  这些钱虽然不多,但是占便宜的行为却让他很不舒服。因此,他想了个办法,在那位同学身上有钱的时候,向他借了相同钱数的钱,也就不还了事。那位同学自然不可能要,赵未央也心安理得不去还他。后来,在遇到同学借钱的事情,赵未央便会说“身上没零钱,只有这张一百的”。同学借的钱多,忘记还的可能性就很小。哪怕是对方真的不愿意或者不肯还,因为钱的数额不小,赵未央也可以理所当然地索要。

  后来秦洋知道了这件事,对赵未央说没有必要。她甚至认为赵未央是穷怕了。自始至终,她只知道赵未央来自农村,并不清楚他家庭的具体情况。

  能借到钱并且及时偿还的只是一小部分人,也有一些人不喜欢借钱或者是借不到钱,这些人往往就成为了“泡面王子”,常常一个月都与方便面为伴。

  但是,大多数穷困之中的人还是发挥了自己的智慧,形成了自己的一套“借钱宝典”,软磨硬泡,如

  请收藏:https://m.bgie.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