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581章 言必信行必果_神隐山海经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两者紧密相连,结成一体,并长久以各种形态延续下来。

  从远古到殷周,祖先崇拜与上帝崇拜是一体的。

  祖先,生是人,死为神。

  无论生死,祖先(主要是氏族首领的祖先)都在保护着“家国”——本氏族、部落、部族(酋邦)、国家的生存和延续。

  “巫”在上古有极为漫长、复杂的演变过程。其中一个关键是,自原始时代的“家为巫史”转到“绝地天通”之后,“巫”成了“君”的特权职能。在卜辞中,可以见到“巫”与“帝”常相关联,如“帝于巫”、“帝东巫”、“帝北巫”,等等。

  从远古时代的大巫师到尧、舜、禹、汤、文、武、周公,所有这些著名的远古和上古政治大人物,还包括伊尹、巫咸、伯益等人在内,都是集王权与神权于一身的大巫。这些都有文献记载。

  比如颛顼:“依鬼神以制义。”

  禹:“禹步多巫。”

  夏启:“大乐之野,夏后启于此舞九代,乘两龙。”

  汤:“昔者汤克夏而正天下,天大旱,五年不收。汤乃以身祷于桑林,……翦其发,磨其手,以身为牺牲。……雨乃大至,则汤达乎鬼神之化人事之传也。”

  从文王到周公:“文王在上,於昭于天”,“宁王遗我大宝龟,绍天明,即命……”

  以及伊尹、巫咸等人,也是等同于王,并享用后代殷王祭礼的大巫兼政治首领:

  “昔成汤既受命,时则有若伊尹,格于皇天;在太甲,时则有若保衡;在太戊,时则有若伊陟、臣扈,格于上帝。……”

  也就是说,整个中华文明史是相信有天帝、天神、巫神、巫帝这类主神的,同时也相信各大氏族的巫王、巫君、祖宗这类家神的,正因为如此才会有“言必信、行必果”的文化传承。

  陆丞既然选择了巫修,就要尽可能的守规矩。

  枭鸠族的这些个天巫和天武师收了所有的沙棠果之后,沿着山谷继续往前走。

  走不多远,山谷开始变宽,地势逐渐走低,杂树交荫,云垂烟接,前方出现一个深渊,深渊中盘踞着一条蛟龙!蛟龙的身体藏在深渊中,只有一颗巨大的头颅暴露在外,长颚大口,锋芒毕现的锥型尖牙,大而圆的突起眼睛,看上去令人生畏。

  然而鸠天琴却面露喜色,道:“这处深渊是我们经常狩猎的地方,几乎每次百鸟大会都有收获。深渊的范围比较小,只能容得下一条蛟龙。蛟龙喜欢成群结队,大多聚集在龙岛附近,落单的时候并不多,因此这是我们的机会。”

  随后,她开始调度众人,将所有人马分成五个小队,每个小队拥有一位天巫和三位天武师,各自散开占据有利的地盘,形成扇面准备集火攻击,剩下的三位天武师则是弓箭手,隔着两三里对蛟龙射箭,设法将其引诱出来。

  其实用不着引诱,弓箭手才射出一箭,那头蛟龙便从深渊里冲出来了!

  蛟龙身长百米,浑身上下披满了鳞甲,四肢强健,五指利爪,行动迅速,仿佛一阵风,冲到众人跟前。

  十八位天武师放出诸般法器,刀枪剑戟斧钺钩叉,寒光闪闪,带着长达数十米的光芒,落在蛟龙的身上!

  然而蛟龙皮糙肉厚,诸般法器勉强穿透鳞甲,但是入肉不深,伤不了内脏,并没有受到多大伤害。它冲上前来,照着一小队修士张嘴就咬,同时龙尾横扫,扫向另外一只小队。

  一位天武师猝不及防,被蛟龙咬住了手臂!

  紧急关头,他斩断了自己的手臂,连滚带爬的想要逃走。

  请收藏:https://m.bgie.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