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百二十章 群贤议事_庆丰军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无可厚非。

  俞通源道:“以脱脱屠杀徐州兵民四十万的作战风格来看,引脱脱到本土决战不明智。脱脱的百万大军若是到了我们的地界,就算我们能依靠坚固的城防打败脱脱,恐怕都督苦心经营的屯垦,以及辛辛苦苦聚集的百姓,都要付诸东流了。”

  脱脱征集的军队号称百万,其实实际只有四十万。不过这四十万的军队,大部分都是从西部各汗国抽调来的精锐,还有高丽的两万三千高丽兵,这些士兵远离自己的本土作战,掳掠肥己,杀良冒功,军纪极其败坏,恐怕这些人到庆丰军的地界,会在造成千里无人烟的惨状。

  尤其是高丽兵。据野史记载,二战鬼子投放在华夏的高丽兵,军纪比鬼子还坏,元末蒙古朝廷从高丽征调的高丽兵,军纪尤其败坏。

  俞通源说的很有道理,让脱脱的军队进入本土,不明智。

  俞通渊随着自己的哥哥接着说:“要打败脱脱的大军,最好不要本土作战,最好让他在张士诚、郭子兴的地盘上进行决战,让他们成为抵抗朝廷大军的主力,我们出于道义角度,给他们提供点粮草辎重,让他们坚定抵抗信心,等着两方战败,我们再出兵抵抗,拒敌于国门之外。”

  “刘先生什么意见?”郝仁见手下的参军都已经发表意见,唯独刘伯温没有说话,所以他问道。

  “脱脱以丞相高位,督率百万之众,兵锋正盛,一时恐怕义军难以取胜,我昨夜夜观星象,脱脱的兵峰恐怕也不能长久,依照小可看来,脱脱大军到不了庆丰军的地界,都督只要象征性的出个三五千兵马,不伤庆丰军的大体军力,只求一个急公好义的好名声,足矣!”刘伯温摇着羽扇,慢声细语,加入所谓的星象论,更加让人觉得高深。

  “如此,正和本都督之意!”郝仁赞叹道。

  寿州太守穆有才道:“打脱脱还是打余阙,作为庆丰军都督府长史,小可都全力支持,不过,目前庆丰军的粮食和食盐,已经不能支应了,现在食盐的价格陡增,高邮、泰州的食盐已经不能运抵寿州了,打和州时候,军队吃粮的兵额徒增两万,府库已经吃了个精光,下次作战,我靠什么支应军需?”

  穆有才精于计算,属于典型守财奴类型,毛贵、孙德崖军队的作用他不考虑,他只考虑有多少人吃饭,他需要提供多少粮食,需要提供多少食盐的问题。

  打和州,不但庆丰军的军队损失很大,耗费的钱粮都是大把大把的,郝仁制定战死士兵抚恤金制度,基本上让庆丰军本不充盈的府库,赔了个精光,而且还亏欠莫布里铁矿大把的金银。

  打仗虽然痛快,可是钱粮支应的问题,是个大问题,所谓“大军未到,粮草先行”。

  郝仁虽然已经分派余德臣去搞作物育种,研究高产的杂交水稻,可是,这毕竟是远水解不了近渴,什么时候能杂交成功还未可知,而且夏粮还没有成熟。

  “粮食和食盐以及钱的问题,穆长史不用着急,本都督自有办法,先让李伯升进来,看看他家张士诚是什么态度!”郝仁道。

  和州地处长江中下游,和州虽然不是粮食主产区,和州与长江对岸的芜湖隔江相望,芜湖是华夏传统的四大米市之一,守着这个地方再让士兵挨饿,那就是郝仁郝国祚无能了。(注

  张士诚控制着食盐的主产区,没钱买盐,可以用东西换啊!

  (注1:华夏四大传统米市——无/锡、芜/湖、九/江、长/沙。)

  (未完待续。

  请收藏:https://m.bgie.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