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695章:考生闹事,动机不纯_大隋第三世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大了、奏疏多了,他不懂得的典故自然也就多了,对于下面的人来说,利用脑海中的典故构思一份奏疏容易,如果说不通,大不了用花团锦簇的东西来凑,而他杨侗每天要批阅那么多奏疏,哪有时间去研究各地都送上来的‘典故’?

  恼火之下,便推出了‘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文以载道’的观点,要是再有人上疏时卖弄深奥文采,一律受罚。

  正所谓上有所好,下有所效。一时之间,大隋文坛便掘弃了词藻华丽、晦涩深奥的写作之风,写文章之时力求一针见血。

  至于科考是为国家选拔人才的平台,不是让你写天花乱坠文章的地方,所出之题是实实在在、能够解决问题的题目;只要考生观点好、立意新颖、确实可行,便是文笔再差,杨侗也要这个人;如果有人把庄稼长势写成类似‘白发三千丈’、‘桃花潭水深千尺’这种句子,面临他必然是被淘汰的命运。

  北方士人知道朝廷注重事实的套路,在这方面下了功夫,全力以赴的打磨着自己的文笔,比起初来乍到的南方士子有先发之势。

  但荆、扬二州是宫体诗的诞生之地,宫体诗这类体裁的诗文用词华藻、绮丽空洞,诗风文风浮艳华靡,以绮错婉媚为本,讲究形式和技巧,追求辞藻华美,但内容和题材十分狭窄,诗作大多是骨气都尽、刚健不闻。南方士子自小受到这种体裁文章熏陶,自己写出来的东西也是如此,当他们面对隋朝的考题以及要求,结果自然就悲剧了。

  不公平之说,就是缘自于此。

  北方士子受杨侗恩惠极多,尤其是寒士,因为杨侗的缘故,不用在士族、权贵面前低声下气,也照样能够凭借胸中所学,登上九重天,个个视他为改变自己命运的圣明天子、恩人,一听南方士子在大隋地盘上公然诋毁圣上,差点被周围唾沫星子给淹死。

  南方士子也不是怕事的人,这样就对骂了起来,最终演变成了全武行,参与械斗的士子高达三四千人,若非城中士兵反应及时,恐怕会搞死很多人。

  “朕明白了…但是朕不会改。”杨侗说道。

  杨恭仁就知道杨侗会这么说,苦笑道:“诗琴书画是以陶冶情操之艺,怎么来都无所谓,但是治国之时需要实事求是,浮夸之风要不得。文以载道、大道至简之文风,乃是我们多年来的心血之一,也为文武百官处理事务时,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万万不能抛弃。可是这些考生被押了来,他们箭张拔弩的在端门外广场对峙,要不是有军队看管,早就大打出手了。”

  “叫上两千名玄甲军,跟朕去看看吧。”

  “圣上要杀人啊?”杨恭仁吓了一跳。

  “这是一个挑起地域之争的天赐良机,唐军细作不加利用,就不是一个合格的细作。

  请收藏:https://m.bgie.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