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778章:李世民穷则思变_大隋第三世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基率领三万驻扎武都郡外,剩余两万新兵和五千赤甲军全部驻扎在良恭县附近,而李世民也没有住在县城,他与将士们一起住在军营内,抓紧时间训练军队。

  白色的帅帐内,李世民负手站在一幅地图前,沉思不语,尽管他已经远离了李唐中枢,和朝廷断了沟通,也断了情报共享,但他还是能够从自己兴建的情报机构‘百骑司’得到最新的情报。

  将各种零零散散的情报串连起来,李世民发现了一个巨大的危机,但具体是什么,目前还没有疏通。

  “殿下。”这时,一名风姿潇洒青年文士走了进来。此人名叫褚遂良,乃是晋王府大学士褚亮之子

  最开始的时候,李世民也不像现在这样,那时候他觉得太子之位离他十万八千里,也没那么多心思。但随着战功越来越多、名望越来越高,李世民渐渐发现自己离太子之位没那么远。于是他一改以往的作派,开始恶补政治手腕,学习如何治理天下,并在殷开山、苏世长等人的建议下,效仿杨侗当初的‘一阁三馆’,组建起了文学馆,募集一批身怀雄才的文士,这其中,招募到的人才就包含了褚遂良的父亲褚亮。

  褚亮祖籍阳翟,后游历余杭郡,声名鹊起,被陈后主赏识封为官,陈亡以后,出仕大隋,先后任东宫学士、太常博士,因被杨玄感造反牵连被贬为西海郡司户,薛举起兵后,强行册封他为西秦黄门侍郎,参与机密,但是褚亮对杀戮过重的西秦感观并不好,后来李世民征伐薛氏,褚亮索性带着儿子褚遂良投奔了求贤若渴的李世民。

  至于褚遂良,也是博学多才、精通文史的人,尤其是写了一手好字,便是薛举这样的武人,也爱不释手,建国以后,封他为通事舍人。投到李世民门下以后,被爱好书法的李世民提拔为参军事录事,官职不高,但地位重要。

  李世民回头见是褚遂良,便笑问道:“何事?”

  “殿下,殷长史求见。”褚遂良连忙答道。

  “快请。”

  “喏。”褚遂良连忙退下,将风尘仆仆的殷开山请了进来。

  此时的殷开山堪称是李世民的萧何,主管宕昌、同昌、武都三郡的民政,以及大军吃食用度,每天都忙得焦头烂额,今天刚从同昌郡巡视回来。他行了一礼:“听人说殿下一天滴水未进,是不是在担心荆州那边,攻打二吐只是隋朝转移视听的计策?”

  李世民示意殷开山坐下来说,沉声道:“我总觉得唐隋的休战协定不可靠,而且杨侗这个时候进军高原,似乎和我们有什么关联。”

  “殿下为何这样想?”

  “这是杨侗一惯的伎俩。”李世民先是下了定论,而后拿出了证据:“杨侗入主冀州、幽州的时候,人人以为他会安定人心,恢复二川民事,可他虚晃一枪,一股脑就

  请收藏:https://m.bgie.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