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72章 出海_快穿成炮灰后,沉迷事业为国献身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当下局势胶着,进也不是退也不是,每个人都阐述了自己的意见,最后他们都看向招岚。

  招岚站在坤舆图前,用箭矢往海上一点:“我想派一支兵出海北上,过黄海后,分一批从东牟守捉潜入,带帛书想办法联系到孔家和颜家的家主。剩下一批继续北上,在卑沙城或平州上岸,直取蓟州和幽州,若兵力有余,便将云州和东受降城也一并拿下,与淮南成两面夹击之势,至少先拿到河南,这几条运河也必须控制在我们手上。”

  “我们的士兵要晕船。”

  崔逢春说:“我可以调制晕船药。”

  “一般海边都有瞭望台,若是被发觉岂不是要半路交兵?”

  掌书记说:“可以用迷彩!”

  “那人员调配呢?谁去?”

  招岚说:“杨帅必定要留守大本营,孔家和颜家这边……崔判官,你来定。蓟州和幽州这边我去。”

  杨嗣第一个不同意:“不行,太冒险了!”

  其余人也觉得不妥,招岚用箭矢敲了敲坤舆图上的海洋:“现在是冬天,洋流由北向南,我们却是由南向北,诸位觉得谁能开船短时内北上?”

  众人这才想起来,比起孤军深入的风险,更大的阻碍在于船只根本就很难北上。

  “但是我能!”招岚的声音不大,语气无比肯定。

  崔逢春问:“能具体说说吗?”

  “一个月造好船只,挑选好将士我再告诉你们。”招岚并不准备立刻解释。

  一个月后,船只和人手都准备完毕,只是天气太冷,就连崔逢春也觉得此行不妥,江都已经裹上了棉衣,可以想象幽州到底有多冷。

  招岚又带着人集训了半个月,时间已经到了翻年的上元,但招岚依旧不改旧志,崔逢春、杨嗣、掌书记许直商量一下,决定用拖字诀。等天气回暖后,行军也方便,危险就会降低。

  但招岚却反问他们:“正月初三那天杨帅送我一块水晶盏掉下来摔坏了,你们还记吗?”

  “当然记得。”杨嗣说,那天招岚刚好请他们吃饭,众人吓一跳,以为是地龙翻身,不料地面只悠悠地晃了几下就安静了,虚惊一场。

  “那天发生了海啸,不过距离我们有点远,大家感觉不大。”招岚解释。

  崔逢春愁容未散:“这和我们要说的不是一回事。”

  “崔判官别急,听我慢慢说。”招岚笑起来,“此次地底地震将地壳中很多物质震出来,短时间内震区海水密度急剧升高,洋流大约有一个月的平缓期,也就是现在。士兵们皆身强体壮,海船也装上了多齿轮轮旋叶,有风借风无风借叶,一个月抵达卑沙城绰绰有余。”

  《孟子》言:金重于羽者,岂谓一钩金与一舆羽之谓哉?

  千年前便有人意识到密度的问题,即便杨嗣等武夫听不懂,但崔逢春这种博学多才者且读过前朝《海潮论》的必然

  请收藏:https://m.bgie.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