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三百零三章 液冷还是气冷(下)_重生抗战之军工强国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气冷发动机的话。飞行员的损失率至少也可以降低一半以上,而中国不像西方列强和苏联那样有着极其庞大的业余飞行员储备,加之国弱民贫,即使再怎么重视,也不可能培养出海量的飞行员来,自然个个都很金贵,因此这一优势胡卫东是决不能无视的。

  而另一方面,苏霍伊又指出,使用气冷发动机的飞机在速度、高空性能这两方面虽然比不上液冷飞机,但细细分析的话,差距其实并没有那么大,至少没有大到不能忍受的地步。首先说速度,安装气冷发动机虽然会令机头的形态变得粗壮而增大飞行阻力,但气动布局的细节设计haode话,影响是可以大为减小的,而且决定飞机速度的不光是阻力,动力也同样重要,而一般来说同样jishu条件与尺寸下,气冷发动机的功率可以造得比液冷发动机更大,而且还不只是大一点点,这在很大程度上平衡了机头阻力较大的缺陷,虽然即使如此速度还是比液冷的稍慢,但最大速度也就差了5%-10%而已,而巡航速度的影响则更小,完全可以容忍;至于高空性能,有废气涡轮增压器的帮助,即使用气冷发动机驱动,飞机的升限也可以轻松地突破10000米,这在一般情况下已经足够了。何况苏霍伊一直都认为,在差距不太大的前提下,机动性要比最大速度和升限更加重要,虽然“一击脱离”的战术很无解,但是杀伤效率太低,如果敌人不怕损失、以优势数量的机群强行突入我方空域,轰炸我方的机场、油库等重要目标的话,我方一点办法都没有,而机动性出色的战机却可以缠住敌机,让其没法轰炸,这才能叫做“拦截”啊!

  不过彻底说服胡卫东的,还是苏霍伊的这么一段话,“性能比敌人明显好出一截就足够用了,过分追求性能只会导致不必要的浪费,毕竟一分钱一分货。而中国飞机的敌人是日本的飞机,它们同样采用的是气冷发动机,所以咱们用气冷发动机就足够了,毕竟我们有涡轮增压器,发动机性能相当的情况下,日本人的飞机赢不了我们!”

  说到涡轮增压器,其实历史上二战期间由于材料和工艺的限制,仅有美国研制成功可以大量应用的型号,而且性能与后世的成熟产品远远无法相比,仅仅在高空效果不错,而且比起需要额外占用发动机功率的机械增压器,优势也并不是很大,比如p51“野马”战斗机就没有选用涡轮增压器,却依然成为了二战期间公认最成功的战斗机。而在低空的话,二战期间美国生产的涡轮增压器甚至会降低发动机的有效输出功率,只是影响比机械增压器小一些而已。

  并且历史上二战期间的废气涡轮增压器还有着结构复杂、可靠性差、成本高昂(人工和材料都贵)等一系列的缺陷,这自然不能令胡卫东满意。但是胡卫东对于发动机仅有着泛泛的了解,虽然他以耐高温、耐高压、耐腐蚀、而且强度极大的坦克炮管钢材料衍生出来的耐高温低合金钢材料(降低了稀有金属用量、省去了一些与耐高温性能无关的热处理步骤、从而大大降低了成本。)足以满足涡轮增压器的需要、而且成本相对低廉,但是没有良haode设计还是白搭。胡卫东原以为成熟的产品至少也要两三年后才能拿出来,但是来华后已经创造了一系列奇迹的老妖怪尼古拉。特斯拉却再次显示出了他的神奇之处……

  请收藏:https://m.bgie.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