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四百四十八章 教育改革(上)_重生抗战之军工强国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是与国防有关的战略性课题几乎不可能交给他们,这一点甚至连解放前都不如(因为当时的中国太弱,对西方构不成任何威胁,所以吴健雄、钱老等人才可能参与曼哈顿、喷气式飞机等关键的科技课题。),那些因为没有haode研究课题而没落了的昔日骄子若是回到国内,看到那些原本不及自己的同窗如今已经望尘莫及,心中不知会否后悔

  不过胡卫东也知道,新中国的教育制度虽然不像很多人说的那么差,但也确实存在着很多问题,而民国大学、乃至很多中学鼓励的思想自由也确实有利于那些天才的成长。因此胡卫东一直没有对包括他一手创建的中原大学在内的中原解放区各大院校进行严格的思想管制,对此他在向中央汇报时这么说“当年这些大学还在国民党控制下的时候,大学生中的大部分都是心向我党的,何况是现在呢?”,而且胡卫东还认为年轻人的思想多少有些叛逆,你越是严令他们不得如何如何,他们往往却偏要如何如何,因此不如放松直接的思想管制,而主要通过赤色党一直以来都很擅长的宣传手段进行引导。

  此时太祖正因为心理学家黄翼给自己治好了困扰自己多年的失眠症而心情舒畅,对心理学也有了更深的了解,何况他自己当年就很叛逆,因此完全能够认同胡卫东的说法,当即就同意了胡卫东的提议。如此一来,宽松的学术氛围化解了很大一部分学者的敌意,而那些敌对立场坚定的反动分子则纷纷暴露了出来(不过只要没有实质性的动作,胡卫东一般还是会让他们继续在大学任教的,只是各方面受到孤立却是难免的,个别人想不开自杀也是有的。),同时赤色党的宣传机构也在大学这个很haode战场上得到了反复的锻炼,而不致像历史上那样变成后来人称“战五渣”的废物

  胡卫东当年曾在日本留学,同时又是一个资深的苏粉,当初访苏期间更是跟苏联的大教育家马卡连柯进行过深入的交流,因此他进行的教育改革当中不可避免地有着日本教育与苏联教育的影子,其中后者尤为明显。

  对于日本学校中长幼有序的现象,当年出国留学时年纪还小的胡卫东十分反感,但日本学校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却很受其推崇,而且日本的学校社团门槛不高,哪怕是家里没钱的穷人子弟也能参与,这无疑远比西方的教育模式更加符合中国的国情。

  比起漫画、音乐等艺术类的兴趣社团,胡卫东对能够帮助学生强身健体的体育类社团更加重视,尤其是当中的三大球等团队项目,而作为一个喜欢看球、也喜欢踢球的足球迷,胡卫东很自然地将其作为了推广的重点。当然这也不全是出于个人爱好,足球运动每场比赛有整整22人参加,一队就有11人,可以说是参与人数最多的主流运动,同时身体对抗十分激烈,一旦能够推广开来,十分有利于提高中国人相对较差的团队意识和身体对抗(“君子动口不动手”的文化传统影响太根深蒂固了)。至于足球场,的确是个问题,但现在的中国孩子可没有后世的独生子女那样娇贵,哪怕是不长草的土场,他们一样可以踢得很开心(未完待续。手机用户请到阅读。)

  请收藏:https://m.bgie.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