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10章 国企的雏形_重生大明开局抄了八大蝗商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众植物,例如兰花,例如桂花。

  汤若望是德国人,这个时代的欧洲贵族,已经流行用香水这种东西。

  制作也不难,蒸馏法,和制作高度酒类似,汤若望应该很清楚。

  崇祯满意道:“好,按照我刚才说的那样,将这些香水也各自取名字,按照那种价格来定制,生产和香皂在一处,就放在雅兰堂里售卖。”

  曹化淳道:“是!”

  这东西是不是又可以把收入增加一倍?

  大明的有钱人多不多?

  大明一共有一亿多人,如此庞大的基数,靠广大的平头百姓堆起来,你说有钱人多不多?

  要割韭菜就割有钱人的韭菜!

  崇祯又道:“曹化淳,这每州府的生产局选址,从计划到完成,不许超过三个月,三个月之后要开始给我生产东西出来。”

  曹化淳感觉心里压力有点大。

  这时间限制肯定是要定的,接下来开分店,没有时间规定,又开始驴拉磨,没完没了。

  “是!”

  其实大杀器还在后面。

  什么大杀器?

  等各个州府的生产中心建立起来了,在各个州府、县城开亲民的品牌店,为了保证雅兰堂继续割有钱人的韭菜,亲民的品牌店另取名字。

  一块香皂就卖100文,赚的少一点没关系,让平民百姓也能用,而且基数大啊!

  大明一亿2000万平民,那下一半用崇祯的香皂,6000万人,每个月一块香皂。

  一块香皂赚20文钱,一个月赚1200万两。

  等规模化了,把生产成本再降低,直接卖到50文。

  一块香皂赚10文钱,一个月也能赚600万。

  朕一个月就能把辽东的军饷给赚回来!

  真正的平民市场才是大杀器。

  那为什么不直接做平民市场呢?

  因为产能跟不上啊!

  高段时间不需要太强的产能,可以把单价买高一点。

  但平民市场,对产能要求非常高,就目前的产能是肯定跟不上的。

  其实,这是崇祯的终极目的吗?

  当然不是,香皂、香水什么的,都只是一个开端而已。

  先让雅兰堂多在几个城市开店,把这一套模式先打造出来。

  然后通过朝廷,将其并购成朝廷管制的国企。

  这就算是第一家国企,做生活方面的日销品的。

  把国企的样板打造出来了,用真金白银给大臣们看,那些杠精才会老实一点,不然给他们灌输各种空泛的理论,他们就会用孔孟圣道让你怀疑人生。

  其实,崇祯做这件事,还有另一个更重要的目的:点燃大明的商业革命。

  商业在古代是被压制的,不过到了明朝,因为江南沿海商业发达,其实有很不错的商业底子。

  只有打开了商业的新模式,后面的工业革命才有土壤。

  皇帝提了一大堆需求,徐光启一个个记住了。

  等在这里说完,崇祯又带着人在后面的生产作坊转了一转。

  “徐老,我觉得作坊里的分工可以再改一改。”

  徐光启道:“公子请指教。”

  崇祯道:“你看那边,做皂基的统一做皂基,这边,做冷凝的专门做冷凝,那边做包装的专门做包装,大家分工明确,将每一步所需要的时间也规定下来,这样速度会不会更快一些?”

  徐光启想了想,还真是这么回事。

  古代因为是农业经济为主,商品的需求没有那么大,所以没有必要规模化生产商品,所以在生产的过程中,一个人做了制作皂基,开模,配料,冷凝,打包的所有事。

  虽然有标准化,但这样效率其实是很低的。

  将每一个人切割开,制作皂基的专门制作皂基,开模的专门开模,配料的专门配料。

  每一个人各司其职,这叫流水线生产!

  流水线生产的概念是诞生在20世纪的福特汽车公司,因为市场需求量暴增,企业被迫提高效率想出来的办法。

  。

  请收藏:https://m.bgie.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