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39章 银行开始发光发热(第三更)_重生大明开局抄了八大蝗商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几百人来兑换了。

  但是,崇祯派了一批人下去专门宣传年利率的概念。

  两天之后,就在京师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所谓年利率3%,是指你有10000两白银存在银行一年,一年之后的利息金额=10000**1=300两。

  也就是说,一年之后,你提钱走,可以提10300两走。

  这个政策一下子就抓住了许多人的痛点。

  什么痛点?

  在明朝,一般的商人会把白银存在家里锁起来,或者存在私人钱庄,但必须给私人钱庄管理费。

  没错,你存在私人钱庄,还必须给人家管理费。

  但现在你如果存在银行来,不但不要你管理费,我还给你钱。

  就是这么任性!

  这一条政策一宣传出去,在短短的两三天之内,就在京师席卷起一阵风暴。

  三天之后,来银行兑换钱的人很明显一下子暴涨起来,还需要排队了。

  但是,这中间又出现了小插曲。

  什么小插曲?

  有酒楼拒收银钞,这就打击了人们去银行换银钞的信心。

  这很简单处理,顺天府衙门立刻上门去罚款,罚了老板一千两,狠狠教育了一顿,以后就乖乖开始收银钞了。

  五天之后,皇家银行兑换出去的银钞已经多达200万两。

  也就是说,现在银行已经储备了200万两白银了。

  这下那些都不看好银钞的官员们傻眼了,没想到皇帝居然还会这么玩。

  接下来,崇祯又利用银行干了一件事,让顺天府的所有官员更加傻眼。

  什么事?

  崇祯元年十一月五日,皇家银行正式宣布,凡名下无田者,可来银行贷款购买惠泽田。

  为了不让有些地主贷款兼并田地,钻政策的空子,皇家银行的贷款只能购买惠泽田。

  这就解决了什么问题?

  顺天府不是刚释放出一批勋贵的田产划归到惠泽田么?

  老百姓不是没有钱买地么?

  可以,来银行贷款。

  这样一是让更多农民有了田,解决了土地兼并的问题,二是让银钞也流入到农民手中,以后交农税就再也不用粮食了,又难搬,还有折损,以后也不用什么折损了。

  这种政策,简直就是无敌的解决了多方的问题。

  那些刚开始还反对银钞的官员一看这架势,卧槽!看起来这银钞似乎也没有那么操蛋啊!

  当然,还有一批官员始终没有走出建国之初银钞当纸印的历史阴影,扬言此后必然会出现大规模的通货膨胀,引发民间动荡。

  这是后话。

  银行新政得意顺利落下去,这才是商业革命的开始。

  为什么这么说?

  这个时候国企就要登上历史舞台来引导大明的商业革命了,然后以银行来作为推手,让商业开始发光发热。

  例如,老百姓在皇家银行现在储存了200万两,年利率是3%,也就是说一年之后,崇祯要给这些存钱的老百姓6万两的利息。

  他完全可以拿着200万两去大规模建设北京制造局,北京制造局下面的雅兰堂卖香皂一年赚的钱,已经远远不止6万两了,给老百姓,绰绰有余了。

  这是什么,这就是金融的游戏。

  相当于崇祯用银行,用朝廷政策,向民间融资,老百姓就相当于是一个个小股东,每年定期那点分红,而大老板崇祯则利用这些钱去投资赚更多的钱。

  然后国企铺设开了,还解决不少人的就业问题,还增加国库的收入。

  这就是商业模式和新政策带来的多方受益的局面。

  。

  请收藏:https://m.bgie.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