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21章 大明第一科学家徐光启_重生大明开局抄了八大蝗商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专程请徐光启吃了一顿饭。

  这是无上的荣耀,与徐光启一起在御宴上的还有另外三个人:孙承宗、张维贤和刘乔。

  孙承宗是首辅,张维贤是谁?他就是大名鼎鼎的英国公。

  他还有一个身份是京卫指挥使司的一把手。

  这个位置就相当于禁军的老大,拱卫京师的军队在他手里。

  他也是大明这些年党争中唯一一个可以置身事外,没人敢惹的人。

  魏忠贤最嚣张的时候,唯一不敢动的就是他。

  他是明成祖靖难之役第一功臣张辅的七世孙,袭英国公爵位。

  第三个人就没有孙承宗和张维贤那么有名了。

  但在天启年也算一个人物。

  刘乔是前锦衣卫指挥使,锦衣卫一把手。

  而且他为人正派,这一点非常难得。

  魏忠贤得势的时候,杨琏被害,他也愤然辞官。

  崇祯找这四个人来,当然不是只为了吃一顿饭。

  徐光启和宋应星将会是大明工业崛起的重要人物。

  孙承宗现在又是首辅,按照明朝的规矩,大小事都会到他这里来。

  崇祯当然要先撮合撮合这两位,吃顿饭打个照面,由皇帝亲自出马请吃饭,两人以后关系必然会更紧密,合作起来也会更方便。

  至于张维贤,就不用多说了。

  自古想要改制变革,没有一支自己的军队怎么能行?

  而刘乔呢?

  也有大用。

  明朝对内监控和探事都做的很好,但对外的情报工作却做的非常烂。

  例如历史上崇祯朝著名的己巳之变就是因为对建奴了解太少,皇太极从图谋攻打蓟镇的消息,朝廷对此一无所知。

  所以,崇祯打算建立起对外的情报系统,侦查敌国情况。

  这是非常有必要的一件事。

  这件事不能魏忠贤,也不能让许显纯他们来。

  这些人太他妈没操守了,很可能经不起诱惑卖国。

  这一年的徐光启已经有66岁,历史上,再过五年,这位令人尊敬的老人就与世长辞了。

  崇祯希望自己的到来,能够改变一些人的命运,包括徐光启。

  他会把最好的福利待遇给到这个人。

  因为国家最需要的就是这种科学家。

  户部那边已经发了户部官印,现在徐光启就是崇祯的工部尚书了。

  皇后周婉言也在场,她笑着说道:“陛下一直提及徐大人,说徐大人是朝廷栋梁。”

  “皇后娘娘谬赞,老臣何德何能。”徐光启心中感动,前段时间听说宋应星那个小友也进京陛见,而且还得了官职。

  徐光启只觉得皇帝确实是好皇帝,愿意亲自来提拔人,为民做事。

  崇祯道:“徐爱卿与在座的各位都是朕的肱骨大臣,大明要靠各位了。”

  说完,他举了酒杯,大声道:“来,朕先干为敬。”

  几位大臣立刻受宠若惊,连忙站起来,举杯道:“多谢陛下。”

  也不等这几个人,崇祯先自己饮了一杯酒,然后叹了口气道:“朕以后就要拜托各位了。”

  几人连忙出列,跪在地上,道:“愿为陛下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崇祯也连忙上前,将几位大臣都搀扶起来:“诸位爱卿快快请起,今晚我们把酒言欢,没有君臣之别。”

  说是这么说,不过几位还是很识趣的。

  待酒过三巡,崇祯便道:“孙爱卿,北京城的城头还有十门红夷大炮,就放在京师让朕耍耍,你若是还想要火炮,就跟朕提,现在朕将徐爱卿召回来,铸火炮便是其一。”

  皇帝一句话就说到孙承宗的心坎儿上了。

  他正在想如何加固蓟镇的防线。

  天启年间,孙承宗亲手打造了固若金汤的关锦宁防线,其中便是投入了不少火炮。

  这种关键的时刻,徐光启被召回来了,简直是如虎添翼啊!

  。

  请收藏:https://m.bgie.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