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一百九十四章:德俄谈判和澳大利亚_弗吉利亚崛起录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威廉二世也没想到澳大利亚会让俄国人改变态度。他之所以提到澳大利亚,为的也仅仅只是试探俄国人对于远东的态度。

  但没想到,俄国对于远东的战败耿耿于怀,他们已经期待着积攒力量,在未来几年后重新发动和岛国的战争,并且重新夺取远东的霸权了。

  1905年5月,也就是日俄战争结束一个月之后,俄国和德国重启了俄德盟约的谈判,并且这次谈判的进度加快了许多。

  之所以让俄国人如此着急的原因,是因为在这一次战争之中,俄国的内忧就已经显露了出来。

  俄国的内忧还要从一件事情的起因说起。

  从15世纪开始,个人或者集体的请愿就已经被确立为向沙皇政府反映不满的一种方式。

  哪怕是截止现在的俄国社会,仍然沿袭着这样独特的传统。

  1904年,因为受到自由派运动的鼓舞,俄国合法工会组织“圣彼得堡工厂工人大会”决定以独立身份提交请愿书,内容由大会领导人格奥尔吉·阿波罗诺维奇·加邦神父完成。

  1904年12月,圣彼得堡一家工厂四名参加工人大会的工人被他们的工头开除。

  这本来是一件俄国常见的事情,但却导致了俄国近期以来最严重的一次危机。

  这四名被开除的工人要求恢复他们的工作,但蛮横的工厂管理层不但不予理睬,并且给了一个讽刺的答复:“滚回你们的大会中去,让你们的大会去支持你们吧!”

  工人大会对于这件事情进行申诉,但最终申诉失败。

  1905年一月,工人大会开始组织罢工。

  第二天,罢工事件从这家工厂开始,向其他工厂蔓延。短短三天过后,就已经有超过一万名工人加入到罢工之中。

  因为各大工厂屡次拒绝工人请求的原因,罢工的强度和范围不断扩大,甚至已经影响到了沙俄帝国的其他地区。

  最后,加邦神父和大会的领导层认为,应该绕过官员和资本家,将工人们的不满值当的表达给最高当局内务部,甚至是沙皇陛下本人。

  获得了大多数同意之后,大会决定借着罢工的时机,直接向沙皇政府提交请愿书。

  短短几天之后,请愿书就已经撰写完成,并且直接被公布,分发至社会各界。

  与此同时,沙俄帝国首都地区参加罢工的工人总数已经达到了超过15万,并且已经危及周边其他地区。

  这只由工人组成的游行队伍最开始的本意是维护工人的利益,但却被最高当局当成了革命者动乱,动用军队,在警告无果之后进行了残酷的镇压。

  游行当日的巨大牺牲,让圣彼得堡的工人愤怒的筑起街垒同军警对峙。

  危机并不只在圣彼得堡,俄国各地也掀起抗议罢工的浪潮,沙皇政府和工人阶级的矛盾越来越深。

  当然,这件事情对于俄国的危机并不止于此。在这件事情之前,俄国的绝大多数民众对于沙皇都处于支持的态度。

  这是因为沙皇一贯保持着俄罗斯人历来所珍爱的仁慈的小父亲的形象,这才被绝大多数俄国人所支持。

  但这次流血事件让俄国的公民转而反对沙皇政权,也促使了接下来一系列的革命事件发生。

  请收藏:https://m.bgie.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