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91章 当世界对你不再宽容_盛唐挽歌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耀卿被罢相,只是因为基哥觉得运河虽然通了,但运费却没有降下来,国库与内库的钱,都花到运费上不划算!某种程度上说,运河治理是成功了,却没有达成预期的目的!

  当漕运三年长安不缺粮后,因整顿运河而上任的裴耀卿,就被率先罢相了。

  简而言之,基哥不需要他了,就这么简单的道理。

  并不是说裴耀卿做了什么天怒人怨,让基哥不满的事情。

  实际上,裴耀卿也只是失去利用价值而已。所以他现在依然在长安中枢为官,改任尚书左丞相,封赵城侯,身上也还有其他官职,有一定的权力并可以对李隆基谏言。

  日子甚至过得还有点小滋润。

  基哥的逻辑其实是直白而明确的:有用的时候我好好用你,而当你没用了,假如之前没有得罪我的话,那么我也不会把伱一杆子打死!

  因为要修运河保障长安粮食安全,所以才有裴耀卿被拜相,而不是裴耀卿被拜相后,派他去整理漕运。

  基哥的用人逻辑,便是典型的“因事御人”。

  更惨的是张九龄。

  张说是张九龄的恩师,李隆基拜相张九龄,最主要的目的,是让他整顿北方军务,成为“张说第二”。

  但是这件事,他办砸了。

  这是基哥最后容不下张九龄的最主要原因,张九龄站在太子这边,实际上只是基哥下定决心将其罢免的导火索。

  连带着张九龄被罢相,严挺之被罢官,周子谅被杖毙,贺知章变成了整日摸鱼的闲人。

  大唐中枢“文学派”大臣,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式微,最根本原因,则是基哥对于科举上来的人才产生了深深的疑虑。认为他们只会写锦绣文章不会办实事。

  附带的,李隆基还让李林甫大力整顿科举选才的规则与模式!

  自开元以来,大唐便是对契丹与奚人又拉又打,对他们恩威并施,分化二者与突厥之间的关系,压缩突厥的生存空间。

  张九龄为相之时,对于三者的关系没有深刻理解,单方面主持与日渐式微突厥媾和,企图联合突厥对付在西域和陇右蠢蠢欲动的吐蕃。

  此举使得契丹与奚人震恐,认为他们被唐庭所抛弃,内部“突厥派”话语权大增,使得二者进一步倒向突厥。

  这便是幽州边镇不稳的动乱之源。

  事实上,安禄山之所以被任命为平卢军军使,便是因为他是幽州某个突厥化粟特部的话事人。大唐中枢需要借助这些“中立派”的力量,去对抗日渐远离大唐的契丹与奚人。

  方有德之所以这两年声名鹊起,深得基哥信任,便是因为他用“另类”的方式,给已经被罢相的张九龄擦了屁股,用拳头让契丹和奚人臣服了,而且以兵不血刃的方式,武力干涉渤海国内的政权更替。

  这一手搔到了基哥的痒处!

  以至于基哥一直想把平卢节度使的职位也给方有德兼任,只是朝中反对意见太大而作罢。

  还是那句,基哥认为方有德很有用,所以他要大用。这固然有“从龙之臣”的光环加持,但最根本的,还是因为基哥并不是什么讲交情的主,他非常的势利眼。

  有用的人就上,没用的人就滚,基哥的眼中,没有宽容和包容。

  契丹与奚人的臣服,让李林甫觉得,自己不小心的话,便有可能是下一个“张九龄”!

  “来人啊,备车,本相要去兴庆宫。”

  李林甫拿起桌案上的那一叠草稿揣进袖口,对下仆吩咐了一句。

  图穷匕见,这些东西终究还是要给李隆基看的,李林甫心一横,不想再改了。

  ……

  “诶,舒服了啊。”

  方重勇坐在桌案前,快活的呻吟了一声,享受着阿娜耶给他的手腕进行按摩。

  吐蕃人的军法,终于被他誊抄完了。不得不说,这些鸟玩意真尼玛长,如此的形而上学,他就不信吐蕃人会一板一眼的照着军法办事!

  方重勇打听了一下唐军之中的军法,发现吐蕃军法的严苛,还在唐军之上。只怕平日里执行军法的力度,要打一个大大的问号。

  如果将士们的所有精力都在应付军法上,那么他们必然没有余力去考虑战争的事情,这便是军法“过犹不及”的道理。

  请收藏:https://m.bgie.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