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21章 钱!钱!钱!_盛唐挽歌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害朕思维的郑叔清,忍不住心里犯嘀咕。

  这一连串的请款,可谓是把扬州府积累多年的府库给搬空了。什么兵器啊,铜镜啊,纸张啊,这些玩意一个不剩的全搬上了漕运的货船。

  和籴所需绢帛,那不给是不行的,不能让圣人在长安挨饿。

  扩建华清宫,那也是不给不行的,不能让圣人没有地方洗澡泡温泉。

  充实内库,还是不给不行。

  再穷不能穷内苑,再苦不能苦圣人。要是圣人没钱用了,这样的事情传出去多丢人啊。

  圣人出巡灵州,那一批加急的绢帛早就给了一半,剩下的一半估计是给那些草原蛮子。

  还是先缓缓吧。

  至于边军,反正拖欠春衣冬衣也不是一两回了,先欠着吧。

  桌案前的郑叔清在心中盘算着,忍不住伸了个懒腰,一肚子苦水不知道跟谁去说。

  本以为来扬州府是优差,结果这里的花花世界没享受着,反倒是拼死给圣人捞钱把人累了个半死。

  而且事情还没整利索!

  朝廷用钱如江海,而地方筹钱如锱铢。用得多赚得少,铁打的也顶不住。

  边军的粮食基本上都是所在地自己解决,但是军饷这一块,都是以“春衣”和“冬衣”的形式发放的,很少直接给绢帛或者铜钱。

  边镇造血能力不足,哪里有那么多绢帛发放?只能靠中原持续输入。

  而所谓的“春衣”和“冬衣”,也并非都是军装,甚至都不是成品衣物。很多时候都是发一些半成品的布料,直接给裁缝就能做成衣服。而“冬衣一套”这种军饷,其中包括的不仅仅是衣服,还包括鞋子帽子。

  也不保证是全新的,旧衣服就按折旧的价格算,自成体系。

  如果要发军饷,那么就要提供专门的货物,尤其是扬州府比较畅销的绢帛、织锦等物。这些确实比较难搞,因为扬州府虽然有很多规模不小的纺织工坊,但一直都是被朝廷这么持续索要,府库里的存量并不多。

  这些工坊属于国家不假,不过其中的织工很多都是为了“学技术”而来服色役的,人员流动性极大!生产效率并不高。

  朝廷不给工钱,这些人的劳动积极性也不高,很多时候就是一两年换一批人。

  而民间的作坊,规模越来越大,郑叔清却也不能带兵去别人库房里面抢劫啊!除了收“市税”外,依然需要用别的东西去民间交易,最多压压价罢了。

  商品是劳动的结晶,这也就意味着,无论绢帛也好,铜镜也好,纸张也好,都需要劳动来创造,它们是不可能凭空变出来!

  “唉!”

  郑叔清长叹一声,他在等着朝廷清算自己的公文下达,然后就可以脱离苦海了。

  至于筹集不到的军饷,呵呵,谁有本事谁去搞吧,反正他已经躺平摆烂了。

  郑叔清已经摸到了李隆基办事的风格,只要谁把他的私

  请收藏:https://m.bgie.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