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317章 开天“盛世”_盛唐挽歌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盛唐挽歌国虽大,好战必亡第317章开天“盛世”“微臣杨齐宣请奏圣人,将宣武军节度使方有德,右相李林甫,前宰相张九龄,前陇右节度使郭知运,四人画像加入凌烟阁!

  请圣人恩准!”

  大明宫紫宸殿内,谏议大夫杨齐宣出列,大声请奏道。他将官帽放在地上,伏跪于地不肯起来。

  大有基哥万一不批准,他就在这里跪到天荒地老的架势!

  满朝文武没有任何人上前附和,也没有人站出来反对,因为这只是在走一个过场,所有的事情,都是提前安排好了的,甚至连这四个人的画像都已经挂到凌烟阁里面去了。

  此时就连李林甫的政敌,左相李适之,也一脸淡然站在朝堂上不说话。

  这是一件“好事”,平心而论,这件事对所有人都是有好处的,这意味着“贞观之后臣子不得入凌烟阁”的潜规则被打破,将来只要可以立功,就可以把自己的画像送进凌烟阁,流芳百世了!

  这一批没有他,那么下一批会不会轮到他呢?

  李适之心中也有点小念想,所以他不会站出来砸基哥的场子,更不可能打李林甫、方有德这些人的脸。

  连他都不站出来,就更不会有人站出来了。

  基哥坐在龙椅上面带微笑不说话。

  对于这件事,他前期是花了很多心思的。

  包括但不限于从别处弄来一个“玉碑祥瑞”,来证明大唐是“天华地宝之国”,开天盛世足以跟太宗的贞观之治比肩。

  就连新加的这四个人,都是基哥深思熟虑,并不是乱选的。

  前宰相张九龄,乃是“文章派”的代表人物,并且他师承张说,在这一派里面颇有人脉。

  前陇右节度使郭知运,乃是收复陇右,逆转大唐与吐蕃之间战略态势的关键人物,也是西北“边镇派”定鼎之人。

  没有郭知运,就没有如今陇右对吐蕃占优的局面,以及各种边镇军事部署。

  这两個人,算是开元时期大唐中枢的杰出人物。

  那么为什么不选姚崇、张说这样的大佬呢?

  因为这些人,其前半生的经历都是来自“前朝”,带着深刻的武周印迹。让他们进来,会让后人认为基哥是“前人栽树,后人乘凉”。

  这次基哥想办的事情,是彰显自己的功绩,而不是为了给他祖母武则天歌功颂德。

  所以他自然不可能把姚崇和张说这样的人加进来。

  而方有德是龙潜时的旧臣,又有泼天军功;李林甫是李唐宗室,又稳稳当当的做了这么多年右相。

  如果说前两个“死人”加进去是为了“承前”,那么这两个还活着的人,画像进入凌烟阁,则为了“启后”,是为了向世人表明:天子求贤若渴又念旧情,不仅高官厚禄,而且还能名垂青史,你们还不快快效忠于朕?

  如此机关算尽的一场朝会,哪个不开眼的会站出来

  请收藏:https://m.bgie.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