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二十一章 倾谈_西明离火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这下南离大为讶异,于是也坚定地跟着点头,觉着居然遇到了知音者。

  “华夏不是简简单单的礼仪之大、服章之美,所谓华夏,民得其生,国得其昌,政得其远;君得其名,民得其利。是不断前进,千百年积累迭代,以文明进步,辉映八方,是为华夏。”

  “老夫家世,祖上元姓,其实元姓本是拓跋,乃当年北魏孝文一脉流传。”

  “魏孝文帝,这我知道。”

  “那么孝文帝拓跋宏,是不是华夏?”

  “孝文帝迁都洛阳、汉化改革,当然是华夏。”

  元老爷子这才说到正题:“其实达虏入关,若如孝文帝一般,入夏即夏,未始不能安定天下。便不为华夏,胡者为胡,夏者为夏,百年之下移风易俗,互通有无,岂不美事?”

  “正该如此!”

  “如今达虏推行薙发易服,为的其以小族而凌于华夏。亿万华夏退化为胡,文明之子弟尽为禽兽之一体。”

  “忠义清正之士岂能与之为伍,有节气者,以身相抗,刀斧加身而志不稍移。即便畏惧刀斧,稍有志节者,也是披发入山,不愿仕清,那么是什么样的人才愿意为清廷去效那犬马之劳呢?”

  南离抱拳拱手应道:“南离受教。”

  元辰也不客气,指点远处:“当然是能得到更大利益的人,尤其是那些贪官污吏、豪门大族。他们有身家之念,只要投顺,清兵就会帮着他镇压起事的乱民。”

  南离大悟:“那么这清廷,不就是一个关外胡虏与关内贪官污吏一起结成的一只怪胎。”

  元辰击掌呼道:“正是如此!”

  “老夫只望南离,以天下为己任,即便异日腾达,也切莫与那不知天下为何,无华夏之赤心的勋镇而同。”

  南离再次拜谢:“多谢元老指教!”

  “夤夜难眠,老夫常常自问:可这天下怎么走到了这一步?”

  “其实你适才已经说了为什么到这一步。”

  “豪奢是根源?那么豪奢从何而来?”

  “还不是以天下万人而奉一人。”

  “如今的西川,一局旧棋已经倾覆,本朝、献贼、达虏都未能在西川安稳立足,立起新的格局,若欲成就一番事业,眼前未必不是一个事机。”

  作为一个穿越者,南离立时就很激动:“若是宣称土地国有,把地分给大家耕作如何?”

  “国?哪个国?大明姓的是朱。如今抗清的话,王命的大旗不可不扛。呵呵,你护着……那位世子到此,不也是有这个心?那女娃儿虽说闹了些,也算得有心。”

  南离闻言甚是尴尬,知道这些小伎俩根本瞒不过眼光犀利的元老爷子。元老爷子却毫不介意,继续正题:

  “所谓国有……不还是落给了朱家子孙,最后饿殍遍地,自身落得井口浮尸。”

  南离知他说的是老蜀王,深有同感,嘿然不语。

  “一介小民,有一小块土地,日出而作日入而息,自给自足,成桃源之境。那就是太平盛世、理想国度。”

  “如今的时节,即便不说国有,真说哪块地给了谁谁,放他出去耕作,不用清兵西营,大虫也把他吃了。”

  说罢这些,才又向南离敦敦劝导:“南离,万事都有个顺势二字,逆势则事难成。”

  “可以分土地,但不能分组织。务须将流散百姓组织起来,不管是用宗族还是用社会。”

  “既然要维持社会不散,就得有人主事。核心还是这主事之人。”

  南离闻言更加恭谨,深深一揖谢道:“小小宝和,人杰地灵,不止有您这忧国忧民的先生,还有那文武秀才。”

  “哈哈,赵小哥你也知道,那天蚕的庠生是捐的,至于阿缺,只是参加三年前的武科乡试,本朝武举原本并无童试、院试,不过是他们自己安的名号。”

  “他……没中?”

  “中了他还会称自己是武秀才吗?那不就是武举人了?”

  “你懂得养兵教练,有空时多提携这哥俩,他们不坏,只是……偶尔……缺根弦,这里。”元老爷子说着用还手指敲了敲自己的头。

  请收藏:https://m.bgie.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