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861章 新皇第一把火(求订阅!求月票!)_不负大明不负卿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今天特意挑出这三个条陈,就是为了引起诸位的警惕,我大明天下的那些封疆大吏、府库之臣,每天都在干什么?张先生好不容易开创出一代中兴盛世,难道很快就要废了吗?尽管国库不再空虚,可匪患有没有?官员贪墨的现象有没有?河槽有没有失修?天下难道没有饿殍饥民了吗?这许许多多关乎朝廷命运国计民生的大事,到底有多少官员认真在做?反而弄这些异端邪说上报,岂不无聊至极?”

  朱翊镠音韵铿锵言辞犀利。

  说得在座的各位大臣都避开他的眼睛没有一个敢与之对视。

  朱翊镠接着说道:“想嘉靖一朝,世庙因为笃信斋醮,一切朝政听任严嵩处理。严氏父子巧言佞说以权谋私,取宠于上而馋贼于下,柄国二十余年,导致朝廷纲常不举政令教化不行。洪武永乐开创的大明气象、清廉为本奉公唯谨的士林风气,在嘉靖朝几乎丧失殆尽。”

  “世庙好修玄,好祥瑞,好变异,严嵩投其所好,每天捏造许多怪事呈报大内,各地官员更是纷纷响应,督抚大臣献符争宠,贺表塞路星驰京师。而忠恳之士每见放逐,淫巧之人屡得便宜,以致江淮水患疏于治理,赋税积欠无人追缴,两京大僚尸位素餐以奢靡为尚,地方官吏盘剥小民以搜财为工。”

  “世庙驾崩,隆庆皇帝入承大统,嗣位之初也想挽振颓风刷新吏治重树洪永乐皇帝创建的纲常教令,奈何利弊太深人心朽坏,难以毕其功于一役,加上隆庆皇帝在位六年时间内阁走马观花一般换了几位首辅,人不安神席不暇暖,为保禄位尔虞我诈勾心斗角,哪里还有心思整顿政务稽查弊端?”

  “再到万历一朝,在张先生的领导下励精图治刷新吏治,总算打开了一条出路,迎来万历中兴。可无奈万历皇帝因私而嫉恨张先生,将张先生的改革全盘否定,正因为如此,通政司的邸报才会出现如此怪诞的条陈。朕今日坦诚地告诉你们,这已经触犯了朕的底线,对此朕绝不会姑息纵容。”

  朱翊镠这番话本来早就已经想好了的,所以说起来条分缕析,大有振聋发聩醍醐灌顶的功效。

  在座的朝中大臣,无不被他的话深深震慑。尽管他们早已经意识到了朱翊镠的目的所在,可朱翊镠一番慷慨激昂的说辞,还是让他们感到汗颜、由衷的佩服。

  “说到这儿,诸位应该明白朕接下来想干什么。”

  一朝天子一朝臣嘛,谁不明白?

  “朕要实行京察!”

  果然。只是大臣都已经想到了,所以也不觉得有多惊讶。

  “朕决定要对全国官员实施考核,四品以上官员,一律上奏,自陈得失,然后由朕与内阁决定升降去留;四品以下官员,由吏部、都察院联合考察,无论品秩,称职者留用,不称职者一律裁汰弃用。”

  稍顿了顿。

  朱翊镠口风微微一转:“不过,为了平稳过度,京察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只针对顺天、应天两京官员,第二阶段才推广至各处的地方官。”

  “万岁爷,何不一道?”冯保问。

  “朕刚登基不久,倘若一来就大刀阔斧,恐怕搞得官员一个个人心惶惶。而且地方官都负有牧民之责,若与两京官员同时进行考核,势必引起混乱,导致地方州县不宁。两京衙门的官员,并不直接面对百姓,考察起来也没有那么麻烦。还有,风气都是自上而下,只要京官的问题解决好了,地方官行贿无门进馋无路,吏治必定会有好转。京察的目的并非惩罚裁汰官员,而是让在位的官员各司其职尽忠报国。”

  在座官员听了无不佩服。

  ……

  。

  请收藏:https://m.bgie.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