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681章 鱼为何能把人拽进水里_我在荒岛随心所欲叶千帆宁倾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你看啊,鱼儿胸鳍等的摆动划水方式一般用于在流水中静止的情形中。”

  “当鱼位于流水中保持静止时,不需要使用尾鳍,胸鳍的摆动产生轻微推力就能让它们保持静止;而鳃孔喷水一般只有在遇到危险时,鱼儿想要逃之夭夭,才会使用。”

  “甚至……鱼类利用躯干部的肌肉收缩和尾鳍的摆动来游泳的方式,被称为波状摆动推进,大部分的鱼类和水生哺乳动物都采用这样的方式。”

  “尤其是鱼儿在前进时鱼体弯曲,会形成逆前进方向的行波,当行波速度大于前进速度时就会产生向前的推力。”

  “典型的鳗鲡模式就像水蛇在水中前进一般,身体从头至尾不断作幅度相同的摆动。”

  叶千帆双手合十,在宁倾城的面前示范了一遍鱼儿在水里游泳的姿势,又继续笑了笑道:

  “而生活中,最常见的鱼儿游泳方式是鲹科模式,在游动过程中,鱼体前部分基本不动,从中部开始至鱼尾进行摆动,且摆动幅度从中部至鱼尾逐渐增大。”

  “月牙尾模式则出现在海豚、鲸鱼身上,它们主要通过巨大的月牙形鱼尾来实现推进,不断向前游动。”

  “通过波状摆动获得前进动力的鱼类,会在身体表面形成一层旋转的水流,叫做涡。”

  “也就是说,当鱼向前运动时,涡会沿着鱼身向后滑动,在鱼尾处脱落。”

  “神奇的是,规律脱落的涡能继续在水中运动,为鱼提供向前游动的推力,这就是‘反卡门涡街’现象……”

  “等等等等!”还没等到叶千帆的话说完,宁倾城却又忍不住打断道:

  “千帆,可是鱼的力气能把人拽水里,这又是怎么做到的?”

  “比起别的,我更想知道这个问题的答案!”

  “哈哈哈哈!这个问题的答案很明显啊!我刚刚不是都说了吗?”对于宁倾城的提问,叶千帆又是一副笑吟吟地回答道:

  “有了鱼鳍,鱼儿有了力气,也有了控制方向的工具。”

  “有了多样的游泳方式,鱼儿才能行动自如。”

  “其实二者都为鱼儿在与钓者的博弈中化身‘大力水手’提供了由内而外的基础。”

  “但除了鱼鳍和游泳方法之外,钓鱼时‘人-鱼-钓竿’三者的受力关系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哎?这又是什么意思?”被叶千帆这么一说,宁倾城的好奇心一下子便又被勾了起来。

  叶千帆见宁倾城这一脸好奇的表情,他笑意便更甚了。

  “这个解释起来也很简单。”

  “实际上,刚才我所说的,‘人-鱼-钓竿’三者形成了我们熟悉的力学系统——杠杆。”

  “当鱼咬住鱼钩后,钓鱼人将鱼竿立起,鱼竿、人手、鱼就形成了一个杠杆体系。”

  “当竿尾触地时,竿尾与地面接触点为杠杆支点,两只手向后发力,鱼竿本

  请收藏:https://m.bgie.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