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458章 重开东江_海上升明帝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力主议和,但是后来也被清廷抓到沈阳关了几年,跟斥和的金尚宪做伴,两个原先朝堂上的对头,在沈阳却成了好友,相互谅解,诗词对和,对朝鲜,对天下局势,有了全新的认知。

  对于朝鲜,朱以海还是抱有很大期望的,如果朝鲜能够反正归明,这对于大明来说,非常重要,有极大的帮助,毕竟朝鲜处于鞑子背后。

  鞑子如今入关,占据半壁中原江山,后院老巢边的朝鲜,反而有几分鞭长莫及了。

  朱以海挽着金尚宪的手,惜惜送别。

  他带来的那支朝鲜粮船队,也全都返航,不过不是空船而返,船上有许多朱以海给予的赏赐,还有更多的是贸易的商货。

  虽说山东残破,但真要弄些东西去朝鲜也还是有的。

  丝绸瓷器纸张书本茶叶等等,好东西很多。

  除了直接赏赐给朝鲜君臣的那一船货,其余的船上装的,全是朱以海赊给金尚宪等官员士兵们的,这些货先给他们,他们带回朝鲜卖完后再给钱,或者到时换成朝鲜货物再还给大明。

  这其实是一项很丰厚的好处。

  以前朝鲜每次来大明朝贡时,官员士兵们都会携带大量的商货来交易,大赚一笔。甚至每次朝贡团的位置,哪怕是个士兵的位置都能争的头破血流,因为就算是普通朝贡团士兵,也能携带一定量的货物的。

  为此那些朝鲜商人们还十分聪明的跟使团合作,他们来负责提供货物,最后赚了钱大家再分。

  甚至一度日本商人也加入进来,他们财大气粗,提供更多本钱甚至货物,借朝鲜使团的名到大明来贸易,赚钱后大家再分。

  别小看这种使团夹带贸易,利润是极其丰厚的,特别是使团携带的货物,往往都还是免于关税的。

  比如说朝鲜国内,生产力不发达,就比如说织布业,就很一般,他们国内金银主要是用做对大明的进贡,以及国内贵族的赏赐,是不做货币流通的,而铜钱流通,却又量少,民间交易其实主要就是布,甚至是谷。

  还跟隋唐时一样钱帛兼用,大宗交易甚至主要是用布。

  但他们的织布技术很落后,布也分上中下几等,哪怕是贵族们穿的上等布,其实在中原大明眼里,也就只能是用来做丧服的,因为很粗糙,不够细密,尤其是缺少染色技术等。

  他们普通百姓用的布那就更是稀疏,且普遍都没染色,跟天天挂孝似的。

  可就这种落后的纺织技术,朝鲜人还把布当宝一样的,一般不肯让出口。贵族们对于大明高级纺织技术出来的绫罗绸缎,锦绣啊,甚至是普通的麻布棉布等,那都是需要非常大的。

  而且由于只能经过跨国贸易进口,所以价格极贵,使团夹带的货物,成本上要便宜许多,比如能够不交关税,可以在京师、内地直接采购等,免了被明商赚取

  请收藏:https://m.bgie.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