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520章 洪承畴_海上升明帝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刻意拉拢,也让早看透大明腐朽的洪承畴决心另辅明主。

  每个人都不想辜负自己的努力,而洪承畴特别不想辜负自己的努力,所以什么忠诚国家这些,最后都被他抛弃了。

  降清后,先隶镶黄旗的包衣牛录,却也并没有重用他。

  直到清军入关,以洪承畴仕明时的原职衔任命他为太子太保、兵部尚书兼都察院右都御史,入内院佐理军务,授秘书院大学士,随后安抚江南,他也是十分卖命的想证明自己,在这新朝求一个上凌烟阁的机会。

  只是谁能想到,事情急转直下了呢。

  甚至在湖广六省经略位置上被召回,还被怀疑是通明。这次对他打击很大,但当他再次获授三省总督出京时,他仍然还是抱着士为知已者死的决心的。

  “洪承畴写的这万言书,倒是言之有物,提出了不少真真切切的时弊,也给出了不少有用的建议,”朱以海是很认真看完这个大汉奸的万言书的。

  朱以海很想砍了这家伙,一直忍着。

  但小黑本子上早记了他名字。

  大臣们都劝说洪承畴确实该杀,但现在留而不杀,能起到更好的作用,尤其是对外就咬定宣传洪承畴其实一直是个大明忠臣,从被俘后起就忍辱负重为国家潜伏敌营等等。

  给他营造一个忠臣人设。

  十分恶心人。

  但如果这样弄,确实非常能气鞑子,甚至在眼下这种节骨眼上,能让鞑子朝廷以后再难相信那些投降的汉奸了,一个接一个的又反正投明了,谁还能信?

  洪承畴、严我公、刘良佐、刘泽清、李本深、张天禄、李成栋、许定国、土国宝、金声桓、贺珍、姜瓖······

  尤其是入关前后这两年投降的汉人文臣武将,那真没有一个可信的。

  特别是之前在南京投降的那群官员,比如那群勋贵,最后都因通明被杀,而带着投降的东林领袖钱谦益,几次出使明朝,这次先洪承畴出京到登州拜见明天子,结果一到登州他也整个使团反正归明了。

  这天下,还有哪个投降的汉奸可信?

  这以后鞑子谁都不敢信了。

  而另一边,洪承畴啊刘泽清啊钱谦益啊这些个家伙一个接一个的降了又反正,而大明对他们又还挺宽容,那以后那些汉奸稍有不顺,肯定也又反正来投啊。

  此消彼长,这效果可就巨大了。

  所以为了清灭鞑子,虽然恶心,但也只能先忍一忍,不仅不能杀洪承畴,甚至还得给他一个高官厚禄,甚至给他宣扬嘉奖,给他立个忠臣人设什么的。

  这事确实跟他娘的癞蛤蟆跳脚背上一样,不吓人却恶心人。

  但为了统战所需,忍一忍吧。

  当然,朱以海也不会特意去三顾茅庐什么的,他做不出这事,洪承畴不是一般的汉奸,这家伙是头号汉奸。

  虽然这个时空,他还没来的及做太多坏事,但朱以海对他的固有印象难以改变,所以就一直晾着。

  就得让洪承畴先主动低头,主动求饶,主动跪舔,若他非要硬到底,那朱以海宁愿就这样关他一辈子到死,反正关起来了别人见不到,他朱以海随便让人怎么编排洪承畴是如何忠义,他也改变不了。

  当然,现在洪承畴主动跪下唱征服,也更好,后续他主动站出来表忠心,反鞑子,自然会有更好效果。

  “给他安排个什么官职比较好?”朱以海问。

  直隶等三省总督肯定不能再当了,最好是就留在朝中,明升暗降,高高捧起,但不给什么实权,还得放在眼皮底下,省的三心二意。

  就当个吉祥物摆件最好,经常露露面什么的,没事就给鞑子那的同僚旧部写劝降信什么的。

  “可入总理处帮办军务,也可以加个宫保衔架着。”徐石麒直言。

  朱以海想了想,“朕倒是还有个更合适的位置,重开谏院,授他为谏议大夫好了。”

  请收藏:https://m.bgie.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