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560章 太监不得干政_海上升明帝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监,其实就是之前朱以海新设的内务府,现在改名为少府监,他们管的是宫外事务,皇家的手工业、内库,以及采买等,都由他们负责。

  殿中省设内奏事处,仅保留东厂,御马监以前提督京营,出任南京守备太监,边关镇守太监,各镇监军等情况将不再有。

  更没有了批红权,他们现在连紫袍都没资格穿了,别说像以前一样随意穿蟒袍,更没资格跟内阁大学士们对坐议政。

  数量上将大量裁减,以前几万人,以后殿中、内侍两监,将限制几百人,少府监也将以宦官和士人兼用,减少太监数量。

  能不用太监的就不用。

  以前太监行使的是皇帝的权力,代行天子之权,不管是批红,还是提督京营等等,明朝宦官的坐大,其实都是皇帝有意为之,用之来限制权力膨胀的文官集团。

  但对朱以海来说,他已经不需要用太监来平衡文官了,因为他自己既有决策能力,更还有个新兴的武人集团。

  他们就能非常好的平衡了,哪还用的着太监呢。

  太监虽然忠心,但毕竟有许多天然缺陷,明朝太监制度下产出的种种弊端也是十分明显的,既然这路不对,肯定就得改,而不是一条路走到黑。

  “皇爷圣明,高瞻远瞩,奴婢坚决拥护!”

  司礼监掌印太监刘朝跪下高声拥护,这件事情朱以海之前已经跟他沟通过了,他是个忠心的奴婢,没有什么权力的野心,是完全支持的。

  庞天寿、李国辅等大太监倒是不太舍得放权,可太监就是依附于皇权的,哪怕如刘瑾、魏忠贤这等九千岁,皇帝说除也是能够立马除掉的。

  这是他们天然短板弱势之处,没有半点能跟皇帝抗衡的资本,也是明朝太监虽然名头挺响,但实际上远不如汉朝、唐朝太监的原因。

  汉唐的太监,那可是真正能够行废立之事的,汉唐太监最大的资本,就是掌握的禁军多,尤其是唐朝太监,在晚唐时,朝廷真正能打的禁军,都在太监们手里。

  别说废立,甚至杀皇帝,都是一念之间的事。

  宋之普是首辅,也是总理大臣。

  既有票拟之权,也参预军国重务,他更是皇帝的绝对心腹。

  内阁其实也早就有所改变了,内阁其实现在只管着一般的朝廷政务,重大军国重务,一般都是在总理处会议上由皇帝说了算的,总理大臣却也并不是取代内阁,他们只是临时兼职,相当于皇帝参谋。

  内阁被削权,体现在好几个方面。

  比如皇帝规定,谏院、都察院的弹劾奏章是不用经过内阁,就可以直接呈递宫门的。后来又加了一条,紧急军国大事,也无需按程序经通政司、内阁,而是直递宫门。

  再后来,皇帝又废除了官员们上奏私事的奏本,只保留官员奏公事的题本。但是,却又授予了不少官员们上密

  请收藏:https://m.bgie.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