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九二章 冲击1Ghz_大国芯工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一下。”

  王岸然说完,地下的技术人员纷纷打开笔记本记录。

  历史经验证明,王总在产品论证会上,从来不说废话,而且奇怪的是,他说的意见,大部分都是新产品的核心技术。

  果然,王总的第一句话就让他们捡到了大料。

  “这次,我们将冲击1Ghz的频率……”

  现场鸦雀无声,一个个睁大眼睛看着王岸然。

  新任技术总监谷亮第一个问道:“王总,CPU频率1Ghz,那么前端总线频率多少,倍频设计多少,目前现有的北桥芯片,PCI总线,内存及其他总线可能跟不上处理器的速度,这会形成巨大的瓶颈,发挥不出处理器应有的性能。”

  “Good,这个问题提的好。”

  在奔腾之前,前端总线等同于CPU频率,奔腾之后CPU频率提升速度远超前端总线的速度,这就引入了倍频这个概念。

  而王岸然提出的1Ghz的CPU频率,行内人很快就意识到,必须大幅度提高总线频率,才可以与北桥芯片交换大量的数据,发挥CPU的性能。

  这个问题很好解释,假设你用的锐龙3900处理器,配套的不是DDR四代3200内存,而是第一代的DDR400内存,性能损失至少80%。

  原因很简单,数据交换满足不了处理器计算的需要,也就是说,处理器根本喂不饱。

  而前端总线频率提升之后,相应的PCI组建又跟不上,因此瓶颈一直存在。

  王岸然喝了一口水,很明显,惯性思维,一直以来fsb前端总线与PCI总线的频率都是一致的,而实际上fsb根本没有必要等设备总线,能跑的快自然要跑的快一点。

  这就涉及到内存技术,前端总线是和内存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比如在奔腾四年代,Northwood核心处理器,800mhz的fsb前端总线和双通道DDR400完全锲合,而这个时候的PCI总线接口才133mhz。

  和以往一样,王岸然虽然知道标准答案,但他可不愿意直接说出来,不然手下的工程师们会少了很对乐趣,毕竟不是每个人都是喜欢剧透的。

  王岸然将目光看向谷亮,说道:“谷总监,你是怎么考虑的?”

  “CPU频率提升到1Ghz,按照以往的估算,前端总线必须要提高到400mhz的频率,内存这一块现在是166Mhz,升级到180纳米制造工艺之后,缺口不算太大,可设备总线同步提升,这需要整个行业的进步。”

  王岸然喝了一口水,若无其事的说道:“行业不进步,难道我们CPU就不要发展了?”

  王岸然这话说的有点重,谷亮有些尴尬的挠了挠头发。

  死守固话思想,不创新,对IT/IC企业来说死路一条,作为技术总监更应该明白这一点,团队需要做的就是解决问题,而不是被问题牵着鼻子走。

  这一点,是要敲打一下。

  “CPU频率比前端总线要高,为什么前端总线与设备接口频率要一致。”

  在一顿明示暗示之下,总算有人思考到了这个问题。

  高级工程师于晓涛说道:“王总,我们可以试着在前端总线和设备接口之间,引入QDA倍频技术。”

  一层窗户纸一捅破,就没什么意思了。

  王岸然点点头,说道:“QDA倍频技术只是一项技术措施,调节CPU主频与前端总线以及设备接口频率的关系,我们要做的可不仅仅是这些。”

  请收藏:https://m.bgie.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