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446章 人在江湖,身不由己?_娱乐三人行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孝敏啊,你知道高石镇西和金宥拉西之间,是怎么争论的吗?”

  文根英的神态已经彻底放松下来,整个身子向后一倒,懒洋洋地斜倚在靠背和坐席左侧的扶手上,温和地问道。

  孝敏的表情有些为难,略带嚅嗫地回答:“一开始导演nim和编剧nim是在低声交流,具体说些什么,我们没听清……到了后来两人说话的声音一下子变得很大,导演nim似乎说了一句‘我看不出来这段戏的存在有什么必要’,而编剧nim则表示‘是吗?但我并不这样认为……’”

  “啧啧,看来这两位确实争论得很激烈啊。那么,梁允浩西和金永泰西各自的反应又是如何呢?”文根英点点头,“我想,如果这两位制片人nim对这件事的立场能够一致的话,就算是编剧nim或者导演nim也不得不考虑他们的意见吧?”

  某种意义上说,影视剧的制片人,和游戏研团队的制作人的工作定位很类似——都是一整个团队的大总管。游戏制作人管理整个研团队,而影视剧制片人管理的便是整个剧组了。

  如果是在中国的影视圈,通常的状况是“导演中心制”,制片人相对而言责任也很重大,但是在话语权上,却往往会被削弱得很厉害。

  但是在国外尤其是好莱坞体系里,一部影视剧作品的核心角色却通常是制片人而非导演——举个例子,奥斯卡最重要的奖项,既不是影帝、影后,也不是最佳导演,而是“最佳影片”——这个奖一般都是颁给制片人的。

  与好莱坞体系类似,在一部韩国的影视剧作品里,话语权最大通常也是制片人,其次才是编剧或导演。

  不过制片人一般不会对拍摄细节介入过深,就像游戏研团队的制作人往往只负责把握整体战略方向,而不会去动辄“越位”干涉具体制作过程一样。

  比如说三人行工作室起步初期,刘可韦的那种直接包揽关卡和数值两大块分工的做法,只不过是迫于当时团队人力资源不足的现状,而绝非常态。

  但是,只要制片人一旦提出了自己的具体看法,导演或编剧不可能不去掂量掂量。

  如果导演和编剧之间在存在分歧,制片人的立场倾向就分外重要了。

  换句话说,在《寄生灵》这部电影里,真正具有最后决定权的,正是制片人。

  “当时两位制片nim都没有第一时间表明自己的立场,而是劝编剧nim和导演nim趁着还没有正式开机,先好好考虑两天,然后再一起坐下来谈具体的处理方案……”

  “是出于慎重其事的考量,还是单纯想要拖时间掩盖矛盾呢……不过,看起来这两位制片人当时的立场,应该并不反对就剧本的某些细节进行修改啊!为什么现在看来像是编剧nim的意见占据了上风?

  请收藏:https://m.bgie.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