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百二十四章 不能否认历史_铁血大明1625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就像是后世一样,无数繁华的大城市,同样也有着其中的阴暗面,贫民窟。

  在这个年代的大明帝都,也同样是这样。

  虽然说离着紫禁城近的那一圈内城的环境卫生,以及紫禁城城里那一块,都还很不错。

  可是等到了外城之后,一切都急转而下,就像是朱由校曾经看过的那篇记载一般,而在这样的环境中,能够养出来的百姓,又会是怎么一副模样?

  饥肠辘辘,骨瘦如柴的。

  朱由校见过了好几个。

  而那种满脸病容,垂垂等死的,朱由校也同样见到了好几个。

  在这样的情况下,朱由校不仅仅只是起了念头,要给京师彻底重建。

  更是确定了,大明朝整体的环境卫生工作,等有时间了。必须要做起来才行。

  明清两朝里,北京没少被淹,被大雨淋的闹内涝。

  可是紫禁城却依旧如同飘然世外一般,丝毫不受这些的影响。

  其中首当其冲的原因,就是紫禁城是皇城,历朝历代的皇帝,都有召集能工巧匠为皇城进行维护,修筑起即便是在二十一世纪,都还能凑合用的下水道工程。

  既然大明朝在这个时代,就已经有了这种技术,那么毫无疑问的,这个技术,也同样适用于大明朝的其他地方!

  至少在各府各县的城里,朱由校觉得,是很有必要去做好下水道工程的。

  毕竟小冰河期是无论如何都要扛过去的,朱由校身为天子,自然明白,官府不可能永远免费为百姓发放赈灾物资,这玩意朱由校批起来容易,可是其中要经过的手续,实在是太多了。

  经过了一连串的手续,周折以及损耗之后,从北京城发出的一只肥嘟嘟大绵羊,到了百姓手里的,估计也就剩几块骨头了。

  这发了跟没发,又有什么区别?

  更别说此时各地粮仓里,可不一定能真的有几粒好的粮食,如果真的完全放开了去赈灾,朱由校估计明末的民变,没准就要提前了。

  赈灾的口子,要么不开,要么就必须要给足,而且必须是要每年都不能有太大的差异。

  不然百姓中只要有那么一个两个揭竿而起的,一场浩浩荡荡的大起义,就足以形成。

  那么倒不如在现在,趁着自己北征归来,挟凯旋之威强行压制住百姓们的贪念,给他们养出以工代赈的习惯来!

  大明想要改革,就必须要经历一轮又一轮的建设,只要给百姓灌输养成了去给官府工作,官府发银子,官府发衣服的常识习惯,那么没准天启六年的大明百姓,是官府强行要求去以工代赈的。

  但是天启七年,天启八年,百姓就会人人奋勇主动前去为官府的建设做工。

  可是突然出现的几道阴影,打断了朱由校的思路。

  在这外城的小巷里,逐渐深入的朱由校,似乎成为了某些人眼中的肉票!

  “唷,小哥,一个人来

  请收藏:https://m.bgie.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