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五百四十八章 对华援助_抗战之血色战旗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理了一下思路:“在全面抗战爆发之前,我国的援助主要来自于德国。严格地说,曰本人并不把德国看作援华国,毕竟芦沟桥事变后德国意大利对曰本的态度相对友好。但问题在于曰德关系良好,中德关系同样良好,而且芦沟桥事变后短期内德国还在试图维系中德的‘传统友谊’,这当然遭至了曰本的抗议。

  首先遭到曰方抗议的是德[***]事顾问。民国十七年以后,德[***]事顾问以个人身份受聘于中国,参与了包括围剿红军在内的大小战役。芦沟桥事变时,仍有二十多名退役将校等为我国民政斧服务。芦沟桥事变后不久上海爆发大战,曰方就抗议有德[***]事顾问的指导。德国方面否认了这一指控,并以我们撤离,苏联人就会来等原因拒绝撤走军事顾问。同时,民国二十五年四月中德签署协定,德国开始大规模为中方提供武器,中国则向德国输出金属矿产。签订这个协定的同时,德国也向中国提供了一亿马克的贷款。民国二十六年德国外销的军火,37%供给了中国。截止到民国二十六年八月,中德双方签订的军火协议金额高达2。23亿马克,不久后又追加5900万马克。

  芦沟桥事变后,曰本指责德国继续向中国提供军火的行为违反了两国间的防共协议。7月下旬,德国尽管声明停止向中国输出军火,但是又声称将履行完签订的合同。芦沟桥事变后一直到民国二十七年十一月曰军攻占广州切断香港援华路径为止,平均每月有六万吨的军火经过香港流向中国。其中,60%左右为德国物资。

  然而民国二十七年二月德国政局突变,亲曰的里宾特洛甫成为新的纳粹外长后,两国关系立刻冷淡了下来。德[***]事顾问和中方的合同签订到了民国二十八年底,被里宾特洛甫强行终止。德国于民国二十七年七月全面召回了军事顾问。民国二十八年四月下旬,德国也决定终止和中国的军火合同。但是双方的协议金额高达2。82亿马克,终止这个协议对德[***]火业打击巨大,德国人曾经犹豫是否履行完成之前签订的协议。最终考虑到外交上的关系,德国仍然于民国二十七年五月全面终止了中德双方的军火合作。从那个时候开始,我国政斧就失去了这一最重要的援助伙伴”

  高飞稍稍喘息了下:“另一个被看成是中国非常重要的援助伙伴英国,原本被我国民政斧寄予了很大希望,但实际情况却并非如此。

  在曰本内部的五相会议上,陆相板恒视苏英为当时对华援助的最为积极的国家。然而英国的援助主要体现在政治道义上。实际上的物资援助,所占份额意外的小。

  比如民国二十六年7月到二十七年11月为

  请收藏:https://m.bgie.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