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二八零章 许阳的小心眼儿_神眼鉴定师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最迟在东晋时期,就出现了各种形状的水盂,人们在使用中发现,用水盂往砚里倒水时,往往水流过量,于是出现了便于掌控水量的器物,这就是砚滴。砚滴也称水滴、水注、书滴、蟾注等。有嘴的叫“水注”,无嘴的叫“水丞”。”

  说完这些,许阳看了洪老一眼说道:“洪老,要不要我把砚滴说的在详细一些。”这是**裸的挑衅。绝对的挑衅!洪老已经笑不出来了,这小子明显就知道还逗自己,这分明就是耍了自己一把,看着周围老兄弟那一个个笑意,这老头有些生气的说道:“好啊,要说你就说细一点!”

  许阳点点头继续说道:“那细说一下吧。砚滴其实就是往砚中注水的各种造型的文房小器物中,有单独的进水孔和出水孔,且水流细缓者谓之砚滴。

  它的出现与笔墨的使用和书画的兴起有着密切的关系。最初古人使用各种形状的水壶水盂类器皿研墨时发现,用水壶水盂往砚池里倒水时,水的流量往往很难控制,于是就改进和发明了便于控制水量的研墨用具,这就是砚滴,也被称为水滴、水注、蟾注等等。砚滴作为特殊的注水器具在《饮流斋说瓷》中是这样记载的:“水滴,像形者,其制甚古,蟾滴、龟滴由来已久,古者以铜、后世以瓷。明时有蹲龙、宝象诸状,凡作物形而贮水不多则名日滴,不名曰盂。”

  《饮流斋说瓷》:“凡作物形而贮水不多则名曰滴。”具体出现的年代已不可考,宋赵希鹄《洞天清录》:“古人无水滴,晨起则磨墨,汁盈砚池,以供一日用,墨尽复磨,故有水盂。”文中所说“古人”语焉不详,但滴晚于盂则是不争之实。从传世品和出土器物来看,砚滴的出现不晚于汉代,最早为铜制,后改为陶、瓷、玉、石等材质。其样式不定,历代均有创新。汉代砚滴多为龟蛇熊羊之形,古朴浑厚。熊形玉砚滴,为一张口卷舌,背有双翅,右前肢托一灵芝,呈蹲坐式的飞熊。其雕工粗犷,为东汉时器物。飞熊的传说,古代极多。

  如果说笔墨纸砚是古代文人书房中不可或缺的实用四宝。那么砚滴之实用功能则要小得多,而相应的清赏把玩价值却要大得多。它们题材多样,寓意美好,其消费对象则往往是达官显贵、皇家贵胄,因此传承至今的砚滴类作品大多具有很高的鉴藏价值。”

  许阳手拿这只砚滴侃侃而谈,他不知道的就是,有一人的美目一直在盯着他看,这人就是洪晶晶,从小到大,她自认为自己从不输于任何男孩子,在学武上,她现在是家里年轻一辈的娇娇者,不要小看洪拳,洪家的拳馆在广东省也是远近闻名,很多外国人都特来学拳。

  在古玩方面,她更是展露自己的天赋无疑,因此他和洪家老

  请收藏:https://m.bgie.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