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三八八章 茶具背后的故事_神眼鉴定师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造就出此石中精品.据考证,迄今为止世界上就只有梵净山才出产紫袍玉,所以目前依旧处于限量开采。

  该石以紫色为主,玉绿相间,蕴含大红大紫之意,民间传说其具有佛性,可为人带来吉祥幸福.民间艺人采用传统的独特的手工雕刻工艺,精心雕琢的人物、山川、盆景、茶具、酒具、文房四宝等工艺品,千姿百态,栩栩如生,有极高的观赏和收藏价值,是难得的艺术珍品。

  利用紫袍玉自然形成的层次和各种千姿百态的图纹,采用独特的手工传统雕刻工艺,雕刻的人物、山水、盆景、茶具、酒具、文房四宝等高档工艺品,旅游纪念品,无一重复,有极高的观赏、实用和收藏价值,也是馈赠亲友的珍贵礼品。

  紫袍玉为贵州独有,产于佛教圣地梵净山。该石以稳沉的紫色为主,绿色相间,同时伴有橘红,白等色在其中。以其美丽的色带细而柔润的质地,被列入中国的名石系列,与鸡血石、寿山石、青田石等齐名。

  紫袍玉具有10——14亿年的成矿历史。它集万物之精华,吸佛地之灵气,质地坚韧,细密柔软。因已勘明储量极少,加之独特绚丽的色带,细腻而柔润的质地,为世界名石之一。用紫袍玉所雕琢的工艺品具有极高的观赏和收藏价值,早在明清就作为贡品敬献皇帝,其紫色中所夹黄色玉带极具帝王之气,同时具有天然油脂和独特光泽,是古今不可多得的优质玉石原料。紫袍玉料主要分布于梵净山西南侧的印江与江口两地之间的深山之中,因开采十分艰难而倍感珍贵。至今为止探明仅产于梵净山。

  “其实说了这么多,紫袍玉之所以出名也是因为明清时期有一位大官把这种玉石送给皇帝祝寿。大家也知道,皇帝吗,以黄和紫为尊,有锦黄龙袍,紫气东来之说。所以这种玉也因此而倍受皇帝的喜欢。

  不过紫袍玉产量真的很少。可以说绝大部份玩玉的人都无法得到一块紫袍玉珍品!说了没用的,那我接下来说一下关于这紫袍玉茶具的故事吧。其实先不说历史上的价值,就单以材料上,这套茶具就已经是天价之品。

  清乾隆是一位爱茶之人。或者说有些嗜茶如命,相传,乾隆皇帝六次南巡到杭州,曾四度到过西湖茶区。他在龙井狮子峰胡公庙前饮龙井茶时,赞赏茶叶香清味醇,遂封庙前十八棵茶树为“御茶”,并派专人看管,年年岁岁采制进贡到宫中,当然茶客就是他本人,“御茶”至今遗址尚存。乾隆十六年,即1752年,他第一次南巡到杭州,在天竺观看了茶叶采制的过程,颇有感受,写了《观采茶作歌》,其中有“地炉微火徐徐添,乾釜柔风旋旋炒。慢炒细焙有次第,辛苦功夫殊不少”的诗句。皇帝能够在观察

  请收藏:https://m.bgie.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