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六七零章 七星龙渊_神眼鉴定师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用来饲养斗蟋蟀的器皿,叫做蟋蟀盆,也称为蛐蛐罐。蛐蛐罐有瓷制、陶制、‘玉’制、石制以及漆器制品。而最有价值的,是瓷制和陶制两种。最早的蟋蟀罐都是由帝王指定的御窑和官窑烧制的,作为贡品专供皇室使用,极少传至民间。御窑、官窑烧制的蛐蛐罐‘精’致无比,种类纷繁。到了明宣宗朱瞻基以后,蛐蛐罐的‘花’‘色’品种更加繁多,制作人的姓名也用印章的形式刻印于罐底。蟋蟀罐的制作工艺分南北两个流派,北方罐制作较粗糙,壁厚,形状单一,‘花’纹少;而南方罐形状繁复,‘花’纹多,做工极为‘精’致。

  北京琉璃厂老古玩商中曾流传着这么一句话:“六个子‘玉’蛐蛐罐能换一对道光官窑粉彩龙凤碗。”别小看这一只只小小的蛐蛐罐,它最能体现蛐蛐主人的身价,自古名家制作的蛐蛐罐都身价不菲,其中由赵子‘玉’制作的在清末民初时就值百八十现大洋。

  在蛐蛐罐收藏领域,有这样一个排名:永乐官窑、赵子‘玉’、淡园主人、静轩主人、红澄浆、白澄浆。由于永乐官窑以及赵子‘玉’蛐蛐罐在目前的市场上已很难看到,因此明代的蛐蛐罐就成了珍品。目前存世最早的蛐蛐罐,应是现藏于中国历史博物馆的“大明宣德年制仿宋贾氏珍玩醉茗痴人秘制”蛐蛐罐。

  存世最早的蛐蛐罐,应是现藏于中国历史博物馆的“大明宣德年制仿宋贾氏珍玩醉茗痴人秘制”蛐蛐罐。这件蛐蛐罐为澄泥陶制,通高14。7厘米,径16厘米,盖内方形阳文篆书戳记“仿宋贾氏珍玩醉茗痴人秘制”十二字,分书四行,工整高古。底外中长方形图记内有隶书“大明宣德年制”六字,饰以双线长主框,款识上下各有双龙戏珠纹饰,龙纹与宣德御制国宝墨、宣德青‘花’瓷器及宣德铜炉所绘龙纹极似。此器质地细润,淡黄古雅,制作‘精’工。明代陶制蛐蛐罐能够流传下来的极为罕见,故此器实为稀世珍品。

  古代养蛐蛐曾用瓷罐,近代则通常用澄浆泥罐。邓之诚《骨董琐记》曰:“制澄泥砚,缝绢囊置汾水中,逾年而后取出,沙泥之细者已实囊矣,陶为砚,水不涸焉。”澄浆泥罐亦如澄泥砚,细腻,滋润,透气‘性’能良好,透水‘性’能适度,罐内外壁滑润,不伤蟋蟀的须爪,比之瓷罐、‘玉’罐、石罐、笼、葫芦等器物,更适于蟋蟀的生存。蛐蛐罐大致可分为北方京式罐和南方苏式罐,器型有圆罐、方罐、六角罐、八角罐、竹节罐、南瓜形罐;盖有平盖、坐盖、飞边盖,分有眼、无眼两种;底有平底、凹底;脚形有圆脚、兽脚、三足至六足等。蛐蛐罐中的佳品,炼泥之‘精’,制作之绝,不逊于名瓷、紫砂等类

  请收藏:https://m.bgie.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