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九十二章唇枪舌战(上)_侠道行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何现在的是命令,而且必须是他主动向敌人挑起进攻,只好耐着性子,强行忍着心中厌恶,只是他这下也明白,想靠礼节攻讦对方是不可能了,对方根本就不懂得礼节,你和他谈这些无疑是对牛弹琴。

  “大师明鉴,正是阿赖耶识。佛教提出阿赖耶识,本为了自圆其说,可惜第八识也逃不了刹那生灭法,只是它不是人眼看得见的,它的生灭对一般人来说,变得不那么明显,不那么具体了,所以就迷惑了许多的人,以为这么深奥的唯识学已把问题解决了。因此,一般人到此为止,就不再追问下去了。而实际上,原来的问题可以说是根本没有解决,而是转换成了一个更隐蔽的,更不易被现的问题而已。更具体地说,就是把轮回的主体问题转化为第八识在生灭过程中的主体问题,因第八识按佛教说法,犹如是一宝库,含藏一切诸法种子,众生无始以来的种种善念、恶念、善行、恶行这些信息都贮存于此识之中。所以,当轮回时,这个第八识就带着所有这些贮存的信息到下一轮的生命里去了。借此,第八识成了生灭轮回过程中的载体,以解决“无我”的所带来的载体缺失问题。”

  武虚在这边滔滔不绝的说着,布施和尚却只是一个劲的埋头狂吃狂喝,就像是挨了半年饥饿的灾民,看上去一点也没有再听对方的话,直到武虚停下来的时候,挥挥手示意对方继续说下去。

  武虚觉得自己就像是在跟空气对话一样,对方居然如此不懂礼节,在别人说话的时候也不停下进食,这又加深了恶劣的印象。

  他强忍着嫌恶继续道:“按佛教的绝对‘无常’法印,这个第八识也逃脱不了刹那生灭。那么,当它生灭时,一定就还要有一个‘更上面的识’来承载第八识中的这些信了,否则这些信息也将随着生灭而丢失。这其实就是种子的种子问题了,要是再按这种思路下去,问题将永远没完没了,因还要有种子的种子的种子的种子……的问题,这将是个无限递归,永无终结的问题。佛教就是这么滑稽可笑,把灵魂丢掉,搞出问题来了,只好明了所谓的第八识,只是一粒种子是很不够的,因在明这种种子时,佛教就已不知不觉走上了永没终结和解决之法的路途上了。”

  武虚是一个专注的人,这是一个优点,当他专注在某项事情上的时候,就会忘记其他,现在他越说越流畅,完全投入其中,差不多将现在当成了一场儒士们相互进行的商经会。

  “无我论与轮回的这个漏洞,至今只是被唯识学越补越大了,推敲出个连佛都不懂的第八识来,岂不等于是说,佛所觉悟的还不够究竟,还要这么多后来的佛弟子来帮他添砖加瓦?佛陀竟然没现无我与轮回间的这个大问题,

  请收藏:https://m.bgie.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