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一千零八十九章 针锋相对_官策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即就发了一通脾气,然后紧急召开市委和市政府主要领导干部会议。

  在会上,他发表讲话,毫不忌讳的称临港这几年发展太快,树大招风,遭人妒忌,现在终于有人惹上门来了。

  所谓来者不善,这一次来的是中央纪委纠风室,目的不明,但是绝对不是好目的,看他们的架势,不把临港抹黑是不罢休的。

  黄宵在会上强调,所有的领导干部必须团结一心。

  同时,要通知到各级党委政府,要他们不要理会那些七嘴八舌,不要去理会那些所谓的监察,要埋头把工作重心放到工作上去。

  尤其是填海区,填海区的干部不要都深居简出,工作平常怎么干就怎么干,不要缩手缩脚。

  在会上,他还下达命令,要求市委和市政府同时印发相关文件澄清填海区的问题。

  他的举动无疑是公开力挺填海区的工作,字里行间都充斥着市委和市政府是填海区坚强的后盾。

  他的两不理,和陈京的举动针锋相对。

  在会后,他又秘密和国安局,公安局领导见面,如果不是迟密云阻止他,估计他还敢派人监视陈京下榻的酒店,当然,最终他还没那么胆大妄为,这个命令他没敢下。

  不过在他内心深处,对陈京这个人他是铭记在心了。

  在走上层路线方面,他加大的力度,开始向省委施压,希望省委有分量的领导能够出面。

  事情发展到这一步,双方终于剑拔弩张,似乎没有了多少退路。

  他黄宵的举动,陈京也很快就感觉到了。

  他的工作立刻受阻。

  填海区各地方防贼一样防着他们。

  以前找人谈话,了解情况很简单,但是很快,他就发现工作难以开展。

  他心中清楚,黄宵一声令下,他的工作可能不容易开展了。

  但是陈京还是不走,他住在酒店继续等待。

  而就在这个时候,来自莞城和北粤的消息到了。

  莞城市委和北粤市委都针对各自地方两个重要的军转地企业的情况做了详细的汇报。

  通过汇报来看,国资流失没有异议。

  但是造成国资流失的原因,汇报材料却弄得非常的复杂。

  两个地方都认为,国资流失的根本原因是部队太急,他们急于甩包袱,而地方政府考虑到部队的要求,在协助他们处理企业转型方面,自然就被牵着了鼻子走。

  尤其是莞城的材料,根据材料显示,莞城在企业股份制改革方面,参与的意见非常少。

  当时是有台商在莞城大投资服装企业,地方政府为了吸引投资,把这家军企当做一项优惠政策卖给了这家企业。

  具体成交价格很低,而这个过程中,部队的同志一直都参与其中,最终的合同也不是地方政府签字的。

  显然,这个材料是在撇清责任,是在推诿。

  从材料的内容看,通过了一系列的复杂的解释,似乎能够掩盖企业改革和拍卖为什么没公开的原因。

  可是陈京在莞城工作过,他很清楚莞城市委和市政府关于国企改制改革,是有严格的规定的,不可能会出现这种饱受人诟病的错误。

  再说了,陈京也从来没听过莞城有为了吸引投资,而把国企或者是军转地企业当做优惠政策的情况。

  莞城方面在撒谎……(未完待续。。)

  官策章节列表

  请收藏:https://m.bgie.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