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二零零章 真彩云之南(四)_蜀汉的复兴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度的改良。以成都平原为例,以前蜀汉时期成都平原的稻田顶天亩产十石。但在北宋时期引入占城稻以后,最高巅峰产值是一年两季,亩产一共三十石。

  作为一个农学生,关彝早就习惯了现代社会水稻单季亩产三十石(800公斤)的数值。所以穿越过来后对普遍亩产五六石的现状极为不满。但以前他忙着准备应对曹魏的灭国之战,所以没时间去搞这些。而现在,他终于抽出手来了。

  “如果孔硕能够取回这样的稻种,本官有信心把大汉国内的稻田面积扩大五成以上,而且亩产提高三倍以上!”

  “嘶~~~”作为一个屡屡展现神奇的妖怪,在场的诸人并不怀疑关彝话语的真实性。所以他们听到这样的数据后,无一不被震惊到了。

  “还有这里。”关彝给了这群家伙一点点的消化时间后,又把手指指向了不韦县的西侧。“不韦县的西侧这条大江,叫做怒江(下游叫萨尔温江),由此南下,可以直抵南洋(怒江的出海口在孟加拉湾)。怒江再往西,还有一条大江,叫做丽水(伊洛瓦底江),此江纵贯谌离(缅甸古称)全境。由此江南下到达出海口再西行。就可进入贵霜帝国。此国强大,佛教兴盛。这个且不去说他,关键是此国的稻种乃是普天之下最好的稻种,若是能带回大汉与各种稻种杂交……而且此国还有一种作物,唤作甘蔗。有了这个东西,我就能够让大汉全国百姓顿顿都能吃上甜味儿!”

  “诸位,永远不要小看商路的力量,只要有足够的利益,任何天堑都是通途。四百年前,博望侯(张骞)通西域的时候,在大月氏看到了产自我益州的竹杖、丝绸。由此博望侯知道,我西南山区里面一定有一条可以走出群山的商路存在。这条商路在哪里?就在这里!”

  看着已经陷入呆滞的众人,关彝拍了拍王颀的后背:“孔硕啊,躬行这边若是做得好,后世的史书将会记载道:马义者,翡翠玉开采第一人,君子之美,躬行成之。而你要是做的好呢,嗯,史书上就会这么记述了:王颀者,引入高产稻种,养育华夏万民!”

  青史留名!已经不需要再做任何动员了。马义和王颀都双眼赤红的对着关彝重重叩首:“大司马,多谢为我等指出这样的明路。我等敢不殚精竭虑,继之以死!”

  这一章,向袁大德鲁伊隆平公致敬!所谓无商不富,无工不强,无农不稳。我们这个国家能够在今天整体稳定,诸位能够安然的坐在家里而不是担心哪颗流弹要了自己的命,袁隆平院士居功至伟!

  请收藏:https://m.bgie.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