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32 宝军第一次主动与建奴在开阔地战斗】_明鹿鼎记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细看起来很多战役并不是如清实录和满文老档所吹嘘的八旗战无不胜,明亡前夕的崇祯十六年,八旗进攻宁远甚至被吴三桂利用阵中所藏大炮糊了一脸炮弹大败而归。

  实际历次大战八旗取胜也多经历了相当艰难的过程,例如松锦大战正是因为清军战局不利,多尔衮等旗主甚至提出退兵才迫使皇太极拖着病体流着鼻血赶到松锦战场。

  细究明清历次战役就能发现这些战役中,很多局部的野外战斗明军打得还是很好的,并没表现出明显不敌。

  但是,最终历次大战役除了宁远宁锦,明军基本上全输了。

  如浑河之战,辽军坐视不救白杆兵与浙兵。为什么不救?并非站一边的辽军贪生怕死,而是辽军与南军本来就有矛盾,当年援朝时就有矛盾。

  南军不仅与辽军有矛盾,与蓟镇边军也有矛盾。

  为什么南兵与白杆兵分河布置,根本就不是什么战术规划,而是两军互不信任,因为在援辽之前这两军在蓟镇已经打了一次群架,各有死伤,连炮都动用了,何谈信任和配合。

  大敌当前互不下绊子就算良心了。

  常有部分将领为保存实力而选择逃跑。

  如大凌河中的长山之战,吴襄率家丁骑兵和两降夷营骑兵直接跑路,将宋伟车营和步兵甩给了皇太极。

  回锦州清点他所带的军队居然没太大损失。

  部分人利用战争发国难财。

  明末渤海湾内向辽东海运输粮食还能动不动就漂没。

  松锦大战很多人都以为皇太极打下了洪承畴的粮仓,是造成明军败北的关键,但实际上被清军派去运粮食的朝鲜世子发现那个粮仓里的所谓粮食都是腐臭不可闻,根本不能吃。

  实际运往辽东的各仓储粮食一直都在被官吏“插和沙土糠秕”。

  倍受后人赞誉的西法党在万历四十七年曾提出练精兵两万人,报价是各种军械营房四十万两纹银,粮饷五十万纹银。

  练兵2万就敢向朝廷要90万两纹银,这价格让后来的蓟辽督师们看了都得感觉辽饷要太少了。

  这么高价的理由就是“制造极精器械,一人食数人之饷”,然后崇祯时西法党们终于在山东开始练兵了,练的这些兵为了一只鸡最后叛乱投了八旗。

  真不知一人食数人之饷的精兵怎么会饿到去抢一只鸡。

  崇祯初,京营士兵月饷一两四加一斛米,丝毫没什么战斗力,一年吃掉97万8千石的粮食,却只选出来不到一万战兵。

  关宁军月饷两加一斛米。

  南兵两。

  东江月饷7钱加一斛米。

  其他九边军镇从2钱到8钱不等,如蓟镇有钱的,也有钱的。

  都是兵怎么差距这么大。

  永平城原本有1千标兵,民壮操兵两千余,辽事兴起后又增设了忠武营3000。

  但是崇祯起搞汰兵,一下子营兵兵力减了23,操兵减

  请收藏:https://m.bgie.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