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039 很顺利的韦爵爷】_明鹿鼎记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所未有的疾病一定是上帝对渎神行为的天谴。

  国境不能阻挡瘟疫,疾病也不能逃过进化。

  只经过了半个世纪的流传,到了1546年,就演变出了三期发病的特点:初次性接触感染后的3天到3个月为一期,接触部位出现底部坚硬、边缘清晰,不痛不痒但愈合缓慢的溃疡,经过一段时间后会自愈,再经过4到10周发展为二期。

  症状多样,但通常会在躯干和四肢出现对称而不瘙痒的粉红色皮疹,随后演变成斑丘疹以及溃疡。

  其中有一类独有的斑疹,中央愈合而周围扩散,形成梅花状,故中文称呼此病为。

  而口腔和咽喉黏膜上也会形成泛白的疣状病灶,接触传染性极强。

  患者还会伴随虚弱、消瘦、脱发及浑身疼痛等症状。

  不过全部症状会在两个月内消失,之后进入3到15年,最长可达46年的潜伏期。

  潜伏期过后就是毁灭性的三期,有三种类型:全身皮肤和脏器上的树胶样肿瘤而毁容;神经性毒患者会癫痫、瘫痪乃至痴呆;心血管毒则会患上主动脉炎、动脉瘤、动脉瓣关闭不全,直至心力衰竭而死亡。

  对于流行病学来说,这样的演化对传染病非常有利。

  迅速致命的传染病会在短时间内损失大量宿主,失去传播机会;而潜伏期长或者症状温和的传染病才有足够的时间和机会传播给下一个宿主。

  毒更胜一筹的是在病程中多次出现的皮肤溃疡和粘膜扁平疣,都因没有痛感,而使宿主继续发生接触,大幅提高了传染率。

  同时,毒的传播身份让它在发病缓慢之外获得了另外的庇护,即人们除了大都不愿暴露患病部位,甚至羞于启齿,这让疾病更加隐蔽。

  而因为当时的观念影响,人们会倾向认为得毒的人都是活该遭报应,根本就不该为他们治疗。

  也没什么像样的治疗方法。

  疯狂与天才的疾病在缺乏疾病控制的中世纪晚期社会里,传染性很强的毒很快蔓延。

  当人们意识到毒是传播疾病后,人们重新在性的问题上变得保守。

  药用俞创树虽然很多欧洲人都期盼得到俞创木治好毒,然而俞创木生长缓慢且效果并不出众。

  欧洲人并未找到更好的草药治疗,中国的《本草纲目》虽然记载了毒流行情况,同样也没能找到治疗方案。

  但中国人和欧洲人不约而同地将目光投向了炼金术的常用药物:水银和砒霜。

  配合高温蒸汽浴,用水银清洗毒患者溃烂的伤口,并且取一定量的水银制剂让患者口服,效果真有,病痛确实得到了缓解。

  然而是引虎驱狼,即便没有死在毒上,也要死在水银对神经系统的毒害上。

  唯一落实的好处就是生前千疮百孔的肉体在死后不易腐烂,因为水银有很强的防腐效用。

  19世纪人们发现碘

  请收藏:https://m.bgie.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