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043 历史节点上的建奴】_明鹿鼎记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其顿、罗马、大唐。

  在战术层面上骑兵有运动优势,但在战略层面上毫无优势,长期行军由于战马的后勤压力,骑兵无法与组织严密的重步兵以同样的速度战略转移。

  骑射是个被严重夸大的战术,除了蒙古、斯泰基以外,几乎所有游牧帝国主要依赖的都是肉搏的轻重骑兵,或者干脆是骑马的重步兵。

  蒙古的崛起有很大偶然性,除了铁木真这个人厉害以外,确实碰到了所有农耕帝国最腐败的时候。

  因为明军驱逐元朝不是靠骑兵,而是靠数量庞大,士气旺盛,有强悍肉搏能力的步兵。

  根据明太祖实录,明初一支步兵队列的构成中,肉搏士兵占比高达60%,这六成肉搏士兵中,大都是用丈三,也就是4米长的大枪,其次是刀牌,其他40%的投射部队,弓弩与火铳数量3:1,组成密集阵型,与骑兵并进夹攻。

  淮北劲卒,虽燕、赵精骑不及也。

  至于明军骑兵,根据明史记载,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明朝的战马数量也只有45080匹,精确到十位,这个数量甚至还不如南宋,朱元璋为战马还曾向岛国琉球买马。

  可见明初战马紧缺到了什么程度,单靠这点战马能组成多少骑兵。

  想要靠这点战马支持北伐,驱逐精骑极多的元军,这是不可能的,只能是步军的因素。

  明军能击败元军,主要是有数量庞大、擅长肉搏的步兵。

  上幸汴梁谋取元都,七月徐达与遇春渡大河平河北诸郡,八月兵抵元都时元主已北奔遂下其城移兵攻太原,元守将廓扩帖木儿帅众来御,其锋锐甚。

  遇春与徐达谋曰;“我骑兵虽集,而步兵未至,未可与战,莫若遣精骑夜劫其营,其众必乱,众乱则主将可缚也。”

  达如其言,廓扩帖木儿果闻变而遁从常遇春和徐达的对话中可知,虽然此役明军是靠精骑突袭元军大营,造成元军恐慌溃败。

  但管中窥豹,可见明军对步兵的依赖程度,如果步兵队没有集结完毕,就是徐达加上常遇春这样的猛将也不会让明军骑兵与元军骑兵单独作战。

  在收复华北的作战中,明军骑兵对轻重骑兵数量众多的北方元军单独取得的战果寥寥,还是以步兵为主,骑兵为辅,步骑兵相互配合并进夹攻,甚至还有用骑兵当诱饵,靠步兵突击击溃元军骑兵的战例。

  而对步多马少的西南元军,明军骑兵才会大显身手,有种田忌赛马的意思。

  也从侧面说明了明军骑兵对元军骑兵还是有所忌惮的。

  元军骑兵依旧精锐,朱元璋也承认元军骑兵有优势,而明军步兵有优势。

  元军打不过明军,是因为明军北伐华北的一系列战役中条件变了而已。

  首先,这次农耕政权的明朝是进攻方而农牧二元政权的元朝是防御方。

  其次,不同

  请收藏:https://m.bgie.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