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944 韦爵爷对大明的影响】_明鹿鼎记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日五更时猝死。

  明熹宗继位,改元天启。

  明熹宗早期大量启用东林党人,加剧东林党争,明熹宗因此对朝政失去耐心,魏忠贤趁机干预政治,拉拢齐楚浙党,号为阉党。

  1622年,山东爆发徐鸿儒领导的白莲教起义。

  另外,各地民变、兵变、抗租斗争频繁爆发。

  1624年后,阉党把握朝政,魏忠贤擅权跋扈,爪牙遍布全国,并大肆打击东林党人,借“梃击案、红丸案、移宫案”为由,唆使其党羽伪造《东林党点将录》上报朝廷。

  1625年明熹宗下诏,烧毁全国书院。

  大量东林党人入狱,甚至处死,天启年间的朝政混乱导致内忧外患加剧。

  这些事情当中,韦宝也出了一把力的。

  不过韦宝隐藏的挺好,东林党并没有特别恨韦宝。

  至少绝大多数东林党是没有恨韦宝的。

  因为韦宝的文字清查以及反腐,针对的是整个官僚集团,也包括阉党,并不只是专门针对东林党。

  韦宝对大明的政治影响不算大,也不算小,却只是隐藏在历史洪流之中的,没有超出历史范畴。

  基本上,原本的历史怎么样,在韦宝的这一世,依然是怎么样,没有什么改变。

  疆域也是这样。

  大明朝的疆域在韦宝的这一世,也没有什么改变。

  明初在外蒙古边境一带设置四十余个卫所为边防前线,包括东胜卫、斡难河卫、开平卫、大宁卫等皆为明朝边防重地,其走向大致为阴山、大青山、西拉木伦河一线。

  永乐以后,由于天气转寒,农耕不济,致使边境逐渐南移。明中期,随着蒙古复振,边境再次内迁,并修建长城以防御蒙古,在长城沿线设九边重镇加强防御,长城也成为当时农耕区与游牧区的界线。

  朱元璋置辽东都司经营辽东,后朱棣招抚女真部落,于1411年设奴儿干都司,共辖130多个卫所。

  1435年明宣宗撤回在奴儿干的流官驻军,至万历年间卫所增加至384个。

  晚明,后金崛起后逐渐进占辽东。

  东北邻国高丽于元明之际大肆扩张领土,通过招谕、剿杀、驱赶女真部落,使本国疆域不断向北推进,1393年朱元璋内迁铁岭卫,默许取代高丽的李氏朝鲜占据鸭绿江以东、图们江以南的地区。

  明初于西北先后设有哈密、沙州、安定、阿端卫、曲先、赤斤蒙古、罕东左等卫,明朝西北疆界涵盖今新疆。

  1472年,哈密卫被吐鲁番攻陷,后于1482年兴复。

  弘治年间三失三复,1528年后嘉峪关以西皆为吐鲁番所据。

  1370年,吐蕃宣慰使何锁南普等率吐蕃诸部归降,后于青藏地区设乌思藏、朵甘卫指挥使司。

  在完成藏区的统一后,明太祖要求藏民输马作赋、承担徭役,或蒸造乌茶、输纳租米,

  请收藏:https://m.bgie.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