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945 胥吏】_明鹿鼎记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降,明朝将安南国降为安南都统使司。

  1553年葡萄牙租借澳门,获得停泊船只权,1557年取得居留权,葡萄牙人要向明政府交付租金,明朝依然拥有澳门主权。

  1624年荷兰殖民者进入台湾南部,筑热兰遮城。

  1626年西班牙殖民者也进入台湾北部。

  此时的大明王朝不说岌岌可危,可能还不至于,但已经在下滑的快车道上面了,四面都是问题,内部更是问题重重。

  这些都和韦爵爷没有太多关系,韦爵爷也没有起到什么影响力。

  不管是朝堂上的话语权,行政权,还是在地方上的军事实力,韦宝都只能改变很小的区域,对整个大局没有多少影响。

  不过韦宝在朝堂有一项优势,不是依靠他的老丈人英国公张维贤,而是依靠他所控制的御史衙门都察院和大理寺衙门。

  这两个衙门的官员,九成以上都是韦宝弄出来的。

  这时候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定,谁弄出来的官,谁带入官场的,谁就是这个人的宗主。

  所以韦宝虽然才十五岁,还得过两个月才到十六岁,但韦宝底下的门生已经有两三千人之多了。

  这些新上来的人,也还是属于旧式官僚。

  而韦宝直接控制的河间府、沧州府、山东和登莱的地方官与军官,则全部出自天地会。

  都察院和大理寺之所以不安揷太多天地会的人,主要还是因为在京城,审查的太严格,弄太多不是本衙门子弟的人进来,太惹眼。

  地方官就要宽松一些。

  在韦宝看来,京官和地方官当中,还是地方官更加重要。

  地方官和京官,也说不上谁比较有优势,有人想当京官,而有人却想当地方官,都有。

  1622年,大明朝廷为了让张鹤鸣经略辽东,升他为太子太保,又赏赐给他尚方宝剑,并且皇帝亲自给他送行。

  张鹤鸣迫于无奈,只得出发,在路上磨磨蹭蹭的走了大半个月。

  后来他上书朝廷,表示自己年老体衰,请求辞官回家。

  张鹤鸣原先担任兵部尚书,是正二品。后来朝廷封他为太子太保,从一品,这显然是升了官。

  他手上还有尚方宝剑,可以说是恩宠非常了,但他为什么不愿意去地方做官。

  清朝乾隆下江南时,曾召见浙江道员罗源浩。

  乾隆对他印象不错,就想把他调到京城做官。

  罗源浩虽然口头答应,但是却面有难色,后来就把他留在了地方。

  罗源浩当时属于地方官,他为什么不愿意去做京官。

  古代文人,学而优则仕。

  但是,在做官上面,又有两个选择,一种是做中央系统的官员,是为京官。

  一种是离开中央,到各地方去做官,是为地方官。

  明清两朝的科举制度,状元、榜眼、探花直接留在中央,授予官职。

  剩下的进士,则要继续考试,合格的进入翰

  请收藏:https://m.bgie.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