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百四十一章 献礼_嫡女重生之不争不羡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让她能出门透气而不必受寒。

  他担心她在西北无趣,便依着她的喜好,从长安城甚至是京都、江南请了戏子、唱弹词的、说书的等人到镇北王府给她解闷儿。

  所以,这回虽然她长年呆在西北,可上辈子记忆里那些时兴的折子戏、话本子,她依然一场不落地听了个遍。

  凡此种种,不似家主待正室夫人,倒像是高门大户的纨绔子一掷千金哄外室的做派……

  御史言官们便常常据此奏邵北城娶妻不贤、做派奢侈。

  她听闻了,偶尔亦会学着贤妻之举,劝他改进一二,他却笑答,人生苦短,名声并不打紧,若顾忌闲言碎语而不得畅心所欲,才是可惜!

  银钱、名声,甚至是子嗣,他都不在意……

  他只在意她。

  可这么多年,她不仅没能给他生个孩子,在闺房之事上头,由着他的也不过短短几年而已……

  若他们能有个孩子……

  容钰强行止住了这样的念头,面色如常地继续对邵老太太道“那翡翠灯台可说是件有价无市的稀罕物事,孙媳担心献上此礼后,会惹得言官们参王爷……”

  邵老太太打断了容钰的话“那起子言官素来是无事也要奏三本的,若是事事都要顾忌他们,那么满朝文武人人都不必吃饭、也不必走路了!”

  又道“既然那灯台是件宝物,且合三皇子的心意,献上去自是极好的……”

  邵老太太沉吟着道“只是,若是向三皇子献了这样一件宝物,向二皇子和长公主献的礼便需格外用心!”

  “献给二皇子的,要面上不显、实质相当,择一帖前朝大家的孤品墨宝或字画即可……”

  “至于长公主……”

  邵老太太目含深意地看向容钰“你久居西北,或许不知道皇后娘娘有多么看重长公主……”

  “可你大概听闻过皇后娘娘有意兴办女学一事……”

  女学……

  容钰闻言点了点头,心中如明镜一般。

  本朝成例,皇子三岁开蒙,故而去年皇帝就开始和阁老们商议给三皇子择师一事。

  三皇子虽不是太子,却是唯一的中宫嫡子,阁老们便按着历朝太子进学的规制为三皇子择选文武师傅、伴读少年等。

  彼时,内阁特意送函至西北,商请邵北城为三皇子推选习武师傅,故而容钰对此事也知晓一二

  此事后来却搁置了。

  皇后娘娘亲去御书房面圣,道是三皇子不宜长在深宫,建议不必为三皇子特聘夫子,三皇子在国子监进学即可。

  三皇子在国子监进学……

  皇后娘娘此言引起了轩然大波。

  虽然,她的话并非毫无道理……

  可历朝历代的太子都是阁老、将军们在宫里倾力教导而成。

  皇子长在深宫固然有其弊端,可在国子监里和满室普通士子一起进学的皇子,他长成后是否担得起治国理政之责?

  皇帝要学的,远不止国子监里授的那些课……

  本朝开国至今,只有注定无缘帝位的皇子才会被送入国子监进学,例如先帝朝的六皇子也即当今皇帝之弟宁王。

  在太子之位未定的情况下,皇后竟主动提出送唯一的嫡子去国子监进学,她是真心打算如此,还是借此试探群臣对三皇子的忠心?

  皇帝又是什么意思?

  群臣自是不敢贸然表态。

  直到身为皇帝亲信重臣的内阁次辅夏斯年和素来拥护皇后的后党文臣俱都上疏反对后,群臣才纷纷附议。

  可最后,皇帝却同意了皇后的提议……

  三皇子进学的波折,至此仍未结束……

  第二道波折,便是女学。

  女学一事至今悬而未决,是以尽管国子监在元宵节后便已复课,三皇子却至今尚未进学……

  请收藏:https://m.bgie.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