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百七十一章 不省心_嫡女重生之不争不羡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便该遍访名师以精进学业,儿子曾听博士们议起,论及当世治学,无出张太傅、萧老大人之右者,惜张太傅已逝,萧老大人则……”

  萧老大人则办了白鹿书院授学。

  邵承志是这样去的白鹿书院,然后年余不归。

  她这个做母亲的,劝过也申斥过,儿子却无动于衷,她身心俱疲、束手无策,最后索性由着他去了。

  百般苦楚,在婆母处,成了她的百般不是。

  容钰看了看卫氏,又看了看申氏,想了想,对卫氏道:“说起来,我和长姐的母亲都是金陵人,沈家在金陵也算大户,虽然老太爷去了,沈家表兄去了福建,可若央他遣个人去那书院照看承志一二,想来亦非难事。”

  卫氏眸中便现出喜色:“那自然再好不过!我原也琢磨过请沈家关照关照承志,可你大姐姐去年怀茗哥儿时身子有些不爽利,我就没好意思开口……”

  “竟没有想到,央你去说也是一样的……”

  卫氏面上愁色渐消,申氏感激地看了看容钰。

  容钰笑着对申氏比了个“无妨”的口型。

  同为儿媳,她很理解申氏的难处。

  至于请沈寻关照邵承志……

  开办白鹿书院的萧老大人,乃是如今后宫不容小觑的萧贵妃的祖父,历经三朝、曾掌控内阁的前朝首辅。

  张太傅是新党核心,萧老大人是旧党党首,二人年纪相仿、旗鼓相当,斗了一辈子。

  现下,虽张太傅已逝,但金銮殿上的皇帝是他的外孙。

  得他毕生所学,承他毕生抱负的外孙。

  萧老大人以前首辅之尊屈居山林讲学,旧党式微。

  若以“盖棺定论”来说,这一生缠斗,似乎是张太傅赢了。

  白鹿书院里,除萧氏一族外,书院里还聚着些致仕的昔日旧党名臣,旧党文臣提倡的是“一言一行,引经据典”,所以白鹿书院夫子们的学问都是极好的。

  只是,对白鹿书院心向往之的士子虽然很多,前去求学者却寥寥。

  不过是因为,如今前朝新党、旧党、后党杂立,后宫皇后和萧贵妃神仙斗法,士子们一时看不清局势,也瞧不清皇帝的心思,不敢贸然和旧党有牵扯。

  在这样的情形下,资质平平、考举人两回仍考不上的邵承志,带着纯朴而坚定的求学之心,千里迢迢,南下金陵,去白鹿书院求学了……

  且一去年余,不仅年节、家祭不归家,就连家书也屈指可数,大有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架势……

  弱冠之年的国公爷,以书院为家,至今尚未娶亲……

  这等奇人异事,若出现在话本子里,将来必会有一番大作为的……

  容钰倒不如何关心邵承志将来究竟会怎样,她更关心的是,该如何请沈寻帮忙照看邵承志。

  旧党文臣不倡通海商,个中甚者更是认为大周乃天朝上国,与远洋小国通商是自掉身价,又兼海盗猖狂、渔民深受其扰,不如闭关锁国、方能百世无忧!

  邵承志已不是她前世记忆里的病弱幼童,也不是她今生记忆里襁褓中的白胖婴孩……

  沈寻也早已不是她记忆里的少年……

  曾着华衣在深夜探视跪祠堂的她,曾赠她价值千金的孔雀羽披风,曾向往地说起扬帆碧海,也曾着布衣赴边关送军粮……

  那个生在巨富之家的少年,经历了至亲离世、族兄背叛,孤身南下,隐姓埋名,从船工做起,最后扬帆碧海,冒着巨浪和海盗的风险,挣下让闽浙官员乃至京官俱都莫敢轻慢、堪与龙王比富的偌大家业。

  照看邵承志事小……

  要紧的是……

  大海商沈寻对不倡海商的萧老大人,是什么态度……

  以及,邵承志去白鹿书院,求的究竟是学问还是别的……

  请收藏:https://m.bgie.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