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248章 天下将门出武院_长生从锦衣卫开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是摆在了明面上。

  “再过段时间,就应该是清查各地卫所军籍黄册了吧……”

  孙府花园,工部尚书李邦华望着水中游荡的鱼儿,幽幽出声。

  一旁孙传庭轻笑一声,随手将手中鱼食抛下。

  “派心腹之将接管兵权,精干兵卒构铸骨架,如此,便足以稳住形势。”

  “武院招学,无疑是对这一步,进一步延伸。”

  “再往后,就是孟暗你所说的,清查各地卫所军籍皇册!”

  “以秦国公历来的行事作风,到时候,无疑是少不得一场腥风血雨!”

  说到这,孙传庭抬头望了一眼天空,神色显得有些复杂:“说起来也可笑,被世人称之为祸国之贼的人,却是唯独在真真正正为国办事的……”

  “我等裱糊匠,远不如他也!”

  李邦华摇了摇头:“秦国公行事作风太过狠辣凶猛,完全没有顾忌大局之安稳!”

  “且,其到底是为了大明,还是为了他自己,尚且两说……”

  “现如今,哪里还有什么大局可言!”

  孙传庭摇头一笑,显然,他并不赞同李邦华的观点。

  “我等得庆幸,如今之天下,有他秦国公镇压着,不然的话,内忧外患,我等哪里还能有如此闲心!”

  闻此言,李邦华沉默许久,才幽幽一叹:“天子走得太早了啊!”

  此言入耳,孙传庭亦是摇头苦笑。

  天无二日,国无二主。

  再紧密的关系,都挡不住岁月的消磨,更何况,还是天子与臣子……

  如今,或许才是最好的局面。

  不然的话……

  山河沦陷,只在刹那之间!

  就在这寂静之时,院中,一阵急促的脚步声骤然响起,随即,便只见一名下人走来。

  “老爷,秦国公派人来了,说是请两位老爷前往天寿山一叙……”

  ……

  人走茶凉,这句话,纵使是高高在上的天子,也逃不过。

  天启帝的灵柩还在宫中停放着,崇祯帝的灵柩,又紧随而至。

  人都是现实的,更何况宫中这些宦官们,停灵之地,除了寥寥几个老太监,和日常执守的锦衣卫,便再无他人。

  天启帝,是骤然驾崩,谁也没有预想到,故而,其帝陵,根本未曾修筑,只能停灵宫中。

  而崇祯帝,虽在遇刺垂危之后,朝廷便开始了帝陵的修筑,但,一座帝陵,又岂是一时半会能够修筑好的。

  故而,现如今,崇祯帝的灵柩,也只能停于宫中,等待着帝陵竣工的那一天,才能正式入土为安。

  只不过,这注定将是一个颇为漫长的等待。

  一座帝王陵墓,自然不可能如普通人那般,随便有块地,埋了便可。

  和以往绝大多数天子皆是一样,天启崇祯两座帝陵,皆是耗银数百万之巨的大工程!

  如此庞大的数字,已然堪比如今大明一年多的赋税总额。

  甚至,都可以说是超出了大明所能承受的上限。

  但……

  该修筑的,还是要修筑。

  在这个时代,谁都不敢,也不会阻拦丝毫,

  对李修而言,亦是如此,于公于私,他都没有阻拦的理由。

  于公,天子的存在,是他立足朝堂的最大倚仗,或者说,是最大的法理依据,他要想站得更稳,就必须将天子这面大旗,高高举起。

  于私,天子对他可谓是极尽荣宠,甚至,连这大明江山,都托付给了他,他又岂能连天子的身后事都克扣阻拦。

  不过,对如今的大明而言,要承受两座天子陵墓的修筑,显然是不可能的事。

  如此,也只能由内帑拨银,银子如流水一般消逝,换来的,便是两座日渐完善的天子陵墓。

  当然,也不全是天子陵墓,崇祯的这一座天子陵,同样,也是李修的陵墓。

  崇祯留有遗诏,待秦国公百年之后,许其陪葬昌陵,而昌陵,便是崇祯陵墓之名……

  抱歉,弄太晚了,等会还有一章

  请收藏:https://m.bgie.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