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百四十一章 三个原因_北宋大相公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也不是那种,只看背景就会去结交他作为自己朋友的人。三观一致,能聊得来,这在陆垚交朋友的时候,已经成为一个固定的前提了,不然,两个人就很多问题的观点都没有达成一致,不管是恋人也好,朋友也好,到最后基本上都会是不欢而散的一个结果。

  不过,和折克行的聊天过程,陆垚觉得十分愉快,这家伙是一个十分正直,而且拥有着一腔热血的少年。陆垚知道,自己不可能一辈子都在这汴梁城中打混,到了后期,一定是要征战四方的,为此,像折克行这样的将领,自己必须要多结交,这不单单是为了自己。其实这种将领,在宋朝,无论是北宋还是南宋,其实都是有很多的,其中,最出名的自然就是岳飞了。不过,这些人大多都是善于带兵打仗,不过最后,大部分都是死于了朝堂之上的流言蜚语之中。陆垚既然穿越过来了,就要把像折克行这样的人都集中到一起,一方面是为了增强军力和国力,而另一方面,也属于变相保护他们的安全。

  和折克行结拜为兄弟也是这个意思,现在大家一提起折克行来,都会想到陆垚,大家都觉得,这折克行在这次新蹴鞠大赛当中之所以能当上教官,基本上这当中有陆垚不少的功劳。

  不过,他们也只是知道陆垚跟折克行关系好,对于两个人已经结拜为兄弟的这件事情,其实陆垚和折克行都已经约定了彼此要进行保密了。

  潘文,折克行,这两个,在陆垚看来,其实应该算是跟自己是纯纯的友谊,也就是朋友。所以,有这两个人坐阵,陆垚就算是闭关了,但是对于这几天的蹴鞠训练方面,也是不用太担心。

  而其他一些和陆垚交好的人当中呢,更多的,跟陆垚存在着上下级,或者说是,合作的关系,不过,他们也要比那些工厂的带头人们与陆垚的关系,还要亲密一些。

  这当中,其实更应该归类到朋友的两个人,就是苏轼和苏辙两兄弟的。虽说,陆垚也确实很想跟苏轼交朋友,甚至于是称兄道弟。可是在几次接触苏轼下来之后,陆垚最终还是打消了这个念头。不知道为什么,陆垚就是觉得,苏轼比起潘文,少了一种天然的亲近感,而且,陆垚跟苏轼说话,总是会觉得有一些距离,这让陆垚总是不想把所有的事情都告诉给苏轼。这当中的原因是什么呢?就连陆垚也说不好,不过,这和苏轼其实是这个时代的文人代表有着一定的关系。放到现代来说,就是苏轼身上那股子文人气息,说不好听点就是穷酸的书生气实在是太重。就算是苏轼被后世誉为放浪不羁也好,才高八斗也罢,但是时代还有他的阶层,就决定了他作为这个时代的一个文人的局限性。

  也正因为如此,他和随性的陆垚,总是会觉

  请收藏:https://m.bgie.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