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三百零八章 举荐_北宋大相公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还偷偷吃着东西。仁宗仔细一瞧,王安石竟然在吃身边放置的鱼饵,而且很快就将一碟鱼饵吃光。也不知道这个鱼饵是用什么做的,怎么就这么香。仁宗看在眼里,脸色变得暗淡,但是什么也没说。第二天,仁宗与大臣们谈起此事,很不客气地说:“王安石是一个奸诈之徒。如果是常人,偶尔误食一粒倒情有可原,发现后便会停止食用。可王安石在知道是鱼饵的情况下,却还要全部吃光,这实在有悖于人情啊。”

  为什么仅仅通过这件小事,仁宗就断言王安石是奸诈之徒呢?试着分析一下,大概有这么几个原因:第一,仁宗觉得王安石心浮气躁,静不下来,是一个喜欢折腾的人;第二,王安石最初很可能是误食,但是在知道是鱼饵后,还依然将鱼饵吃完,知错不改,一条道走到黑;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一点,王安石为什么要这么做?难道是的口味比较独特,与鱼类相同?显然不至于如此怪异,那么他这么做,是想哗众取宠博取关注,还是表达对皇帝和其他大臣的不屑?不管是哪种动机,都让仁宗极不舒服,甚至怀疑是居心叵测。此时的仁宗已步入晚年,思想相对保守,因此“帝不乐之”,断言说:“王安石诈人也。”

  此事之后,仁宗对王安石产生偏见,认为他不可重用。后来王安石多次上书请求变法,仁宗都置之高阁,不予采纳。王安石因此对仁宗心生不满,仁宗被誉为汉文帝在世,王安石就经常写诗文嘲讽汉文帝,其实是在暗讽仁宗。

  再加上宋仁宗之前也不是没对宋朝的制度进行改革,但是招引了很多人的反对,所以变法不得不宣告失败。也就是因为这样,宋仁宗渐渐趋于保守,他不愿意再改变宋朝的制度,免得招惹一些不必要的麻烦。

  而且宋仁宗任用王安石的时候,已经是处于中年时期了,当时宋仁宗最头疼的事情就是自己以后皇位继承的事情。我们看过《清平乐》的都知道,宋仁宗的儿子是很少的,少也就算了,还偏偏个个都活得不久,这也是宋仁宗最后不得不选择宋英宗继位的重要原因。

  也就是在这个节骨眼上,宋仁宗其实根本就没有心思去考虑变法的事宜,延绵子嗣才是他的头等大事。

  所以王安石在宋仁宗时期并没有得到重用,而是在宋神宗时期才有机会大展身手。王安石变法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富国强兵,出发点是没错的,但是他的做法触动到了当时保守派的利益,于是法令颁布不到一年,就发生了激烈的新旧党争。

  后期的事情晏殊其实并不清楚,但是吃鱼饵的这件事情,晏殊是知道的,对于这件事,陆垚自然也是从古书当中了解到的,说实话,陆垚也不能理解王安石做出这一项举动的目的和动机是什么

  请收藏:https://m.bgie.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