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五百零四章 正二品_北宋大相公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在殿右唱名。明代俗习“三甲第一”亦称传胪,或唱名时殿左、殿右各一名,分别由二甲第一名、三甲第一名担任鸣赞吧。

  《万国公报》那篇报导还报道了披红骑马。披红骑马中描写极多,而一般文献中亦少见。也转录以增兴趣:

  礼毕后,礼部堂官(大臣)手捧圣旨,由殿内出,率状元等从正中甬路直出午门、端门、天.安门,由金水桥转东,出东长安门。则有席棚一座,棚内悬挂金榜。早有顺天府京兆尹与大(兴)、宛(平)两县令在此拱候。状元等既到,礼部堂官即饬隶役牵马三匹,停于棚外。京兆尹亲为状元换车(原文如此,编者注)。渠顶插金花,十字披红。两县令为榜眼、探花插金花,十字披红。装束已毕,复由京兆尹亲递马鞭于状元,两县令递鞭于榜眼、探花。三人上马后即有“状元及第”旗一对、绿扇一对、红伞一柄、锣鼓音乐排列前行。大吹大擂。从兵部街游行(至)吏部文选司之求贤科内奎星堂行香。礼毕,复骑马出前门,在观音庙、关帝庙行香。然后由西月墙于前门大街入打磨厂,至銮庆胡同粤西会馆下马。盖会馆乃状元寓所也(状元张建勋是广西临桂县人,旧时会试外地举子都借住各省会馆)。是时,该会馆已有历科鼎甲诸君齐在门前,衣冠济楚,恭迎新贵。三人向诸君各施三揖,然后至戏楼中分次序而坐。于是佳肴罗列,笳鼓喧阗。坐未久,榜眼、探花离席言别,诸君恭送至街头,二人则仍骑马各归府第。

  可见披红骑马仅仅是到奎星堂、观音庙、关帝庙行香而已,和旧中“落难公子中状元”后游街光耀大有不同。

  那么宋朝人中了状元、进士怎么庆祝呢?其实黄梅戏里的戏词都给出来了,和实际情况差不多。

  进士着红袍按照宋朝官制,只有五品以上官员才能穿红袍,即使考中进士初始官职也是很低的,不过八九品而已,是没有资格穿红色官衣的,但是从宋朝开始皇帝特赐进士红袍、笏板。

  太宗即位,……太平兴国二年,御殿覆试……。凡五百余人,皆赐袍笏,锡宴开宝寺,帝自为诗二章赐之。

  帽插宫花赴琼林宴《女驸马》里说的帽插宫花、也曾赴过琼林宴也是真的,琼林宴也称闻喜宴,为皇帝御赐,自宋太宗朝端拱元年始:

  八年(太平兴国),进士、诸科始试律义十道,进士免帖经。明年(端拱元年),惟诸科试律,进士复帖经。进士始分三甲。自是锡宴就琼林苑。由于录取进士人数众多,自宋太宗朝太平兴国九年开始把进士分为三甲,也是从这一年开始赐宴名曰琼林宴,因为举办宴会的地点在琼林苑,故名,后来因改变地点琼林宴一度改为闻喜宴,宋人司马光在《训俭示康》一文中记

  请收藏:https://m.bgie.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