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第93章 俄国人急了_光绪中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在光绪十年依王制扩改建,规模宏大,由东中西三大建筑群构成,东中两部份已然改作京师师范学堂,各师资已然从欧美延聘完毕,正准备着开课或已然开课,学生生源由三级科举考试落第之生员中,择其善者入学,依照容闳的计划,今后的生源选择范围要扩大到内务府等各衙门的闲杂笔帖式等,而三年学业完成后,基本掌握初步的教学体系,形成一个自然科学的基本框架体系,然后请旨赐同进士出身,分配至各县充任学正或新设官职学正同知,然后逐步在全国县一级建立综合性中学,小县培育中学生数百人,大县培养中学生数千人甚至上万人,中学生合格毕业者免童试直接获得秀才功名。而各地中学,两千余所学校,免学费,但食宿需要以劳代资,或者家中宽裕者直接缴纳食宿费用即可。经费方面,还可以由各县长官发动乡绅纳捐加国家拨款解决。

  在这同时,还分别选送各地中学生中的佼佼者,送赴欧美留学,若能获取学位,相应给予承认,或举人,或进士。再根据其学之所长供国家使用。

  这套计划唯一的缺点就是成效慢,不过教育本来就是一个长期工程,我心里有思想准备。

  原庆王府的西部院落的三排厢房,现在便是教育衙门的办公地点了。与旁边中进的主殿比起来,略有些寒酸,不过也可见容闳的一片赤诚之心。

  教育衙门如今有了管理各地学正的权力,加上容闳本人又有了吏部考功司的职权,所以说话也有用了,也有人拍马溜须了,总之,办事比以前说话都要硬气的多。

  容闳准备的迎驾仪式简单而隆重,一众官员列队迎接,脸上洋溢着发自内心的笑意,在我示意免跪礼后,便列成两队肃列在旁鼓掌,将我让进衙门。

  出乎意料的,我没有见到翁同龢,许庚身,孙毓汶三位前军机大臣。问了容闳才知道,这三人就冒了两三次影,后来就一直称病不来。我也不生气,一笑置之,这些老东西,能出力最好,不能出力在家闲着总比起反作用要好,装病就装着吧。嘴上却笑着吩咐道:“小寇子记下了,叫太医院派医官去给三位老大人瞧病,为朝廷贡献了一辈子的人,朕不能忘记了。”

  看了看容闳道:“你也要爱惜身体,朕的百年大计,全靠着你呢,教育这事,朕这一辈子都是放在第一位的。国民民智不开,强邦兴国无从谈起。”,边说着边走进正房坐了,一群年轻的官僚齐齐的站在两侧,容闳领先一些坐了。

  我招呼大家一起坐了,问起有没有什么疑难点,容闳直言不讳,就是目前组织人员留洋,公告发出去几个月了,到目前为止,居然没有一个人响应。估计是怕上次留美幼童的遭遇又再上演,所以这方面阻力很大。容

  请收藏:https://m.bgie.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