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百一十五章 房号银_皇明天子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而不是门店。

  官舍里有大量的门面房,门面房系重号,所有的门面房以间架为单位,收取房号银,一直到隆庆年间,仅仅大同府的房号税就可以有四万余两,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现在大同府的房号税去年仅一百两左右,而修缮官舍的费用高达三千两左右。

  更改使用用途,进而避税的手段,在后世被叫做商住两用。

  最终,耿如杞对晋商的行动,得到了大明皇帝的首肯之后,耿如杞终于将自己精心挑选的农家良子的卫所军卒挑了一个五千人的军队来。

  这批农家两家子的卫所军卒,都是军屯被侵占的受害者,本来一人当兵全家免税的政策就得不到落实,军田还被侵占,他们的生活本就困难,而商贾奢靡之风日显。

  为什么要这么多人?五千人?

  大同府是黄家的大本营,与官员环环相扣,在大同府的影响力,可以用如日中天来形容,而黄家养的家人和群小,就超过了三千之众,还有无数的旁系,盘根交错。

  五千人去平掉黄家,耿如杞都觉得有点少。

  他曾经办过高家的案子,就是小瞧了高家的影响力,抓了一辈子的鹰,差点被雀儿啄了眼睛。

  他没想到这些士绅的势力如此强大。

  耿如杞选择农家子,当然不是在挑唆民愤,大明的百姓已经足够的愤怒了,不用他的挑唆,就已经到了极致。

  他只是想让自己的行动保密,不让晋商十大家得知罢了。

  为了这次行动的保密,耿如杞连奏疏都走的密谕的通道,而不是平日里送往文渊阁,再由文渊阁送往司礼监,再到大明皇帝的手中,就是怕朝中有朝臣与晋商勾结,导致此次行动的失败。

  当大明的军卒云集的时候,甚至连跟随的将官都不太清楚,耿如杞到底要做什么,当大同府营地的营门打开的时候,即使泄露也为时晚矣。

  大同的军卒鱼贯而出,奔着晋商黄家而去。

  晋商十大家,并非都在大同府,而是分布在山西、陕西等地,而这次的行动,早就通过了书信约定了今天的日子,各地卫所军卒和耿如杞原来的旧僚,都会在这一天一起行动。

  而此时的大明皇帝朱由检,正站在西暖阁里,望着山西的方向忧心忡忡。

  耿如杞的行动,得到了朱由检的首肯,他从来不否认自己的贪心,同意耿如杞如此作为,完全是朱由检无法提供给耿如杞更多的援助了。

  大明国帑内帑空虚至极,归化城又不容有失,但是他又没有更多的钱给耿如杞办事,那只能让耿如杞自己行动了。

  并非朱由检歧视商贾之家。

  比如毛文龙母亲家中,就是杭州首富,并且做得买卖还是违法的勾当,但是朱由检却未曾处罚,因为沈家做的事,是大明朝廷一直想做,却做不到的事。

  对大明有好处的事情,朱由检自

  请收藏:https://m.bgie.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