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520章 第一座城_帝师是个坑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岛国的军事组织与大昌大致相同,也有细微上的区别,这些细微上的区别,在各地将军府的封地上风格迥异。

  也是混编,根据封地民生、人口、和平时期与战事不同状态的任务进行少量或是大量的调整。

  在军队的编制上,采用混成编组,这种混成比例没有统一的标准。

  随着每个大将军的习惯,战斗情况的不同,以及被动员人居住区域的不同,动员的人数、徵召的兵种、战斗的编组之类的,区别很大。

  大昌朝的官军,骑兵、步卒、舟师、装备军器是统一的,外形上大致相同,各地折冲府会因为当地情况有所改变,就比如两侧边关,北侧边关,入春、秋、冬三季极为寒冷,军伍需要将冻的冰凉的双手插进裤裆里取暖,南侧边关则是热的要死,军伍的甲胄极为轻薄,很多时候会在城头上看到军伍们赤着上身。

  除了甲胄,兵器肯定是统一制式的、刀枪棍棒,都差不多,成建制的营区,一定是有一杆“昌旗”,也是最大,最为显眼的旗帜,代表任何军种都是大昌朝的军伍。

  瀛岛截然不同,都受天皇管辖,但实际上各大势力、家族、大将军麾下,都有浓重的个人印记。

  这一点从家纹、军旗、马印上可以看出。

  所谓家纹,和天皇毫无关系,家族徽章,类似于商标,后世商品的商标,可以当成logo来看。

  各地军事组织成员的装备上,一定会有这种家纹。

  最早的起源,是公卿贵族经常外出参加社交活动,那时候没马车,全是牛车,车为黑漆涂面,难于辨认车中之人,最后就在某个部位镶嵌上金丝图案,慢慢形成了家纹。

  渐渐的,家纹的适用范围也就越来越广,从车马,到服饰,最后则是军器。

  家纹不同,军旗也是如此。

  军旗是人类古代战争中最常见的标志物,也可以用于信息传递渠道,瀛岛也不例外。

  只是昌人这边的军旗一般就是一个字,或是一个图案,像楚擎这种又是骷髅头又是妙蛙种子的,就这一家。

  瀛贼这边弄的比楚擎还花里胡哨,某些大将军,往往会在自己的军旗上弄上特别的文字或图案,以此向其他人表明自己的身份和思想理念。

  比如武田信玄的“风林火山”军旗,就代表着他的一种军事理念。

  还有上杉谦信的“毘字旗”,大致意思就是说他是佛教神明毗沙门天转世之人。

  织田信长的“永乐通宝”军旗,他也是最为奇葩的,因为这个“永乐通宝”的意思是,金钱万能,没错,就是金钱是万能的。

  如果说“家纹”和“军旗”不罕见的话,“马印”则是瀛岛这边独有的。

  这玩意也被称之为马标、马验,是专门在战场上表明武将位置的标志物。

  一般只有统兵在千人以上的武士才有使用马印的资

  请收藏:https://m.bgie.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