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1.高宫师入京_大唐宦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好也由于文臣勾当,最为妥当。”郑絪说。

  “不妨这样……”杜黄裳说,“什么文臣武臣,便更换下又如何。”

  “更换的意思,是?”

  “即刻奏请圣主,加董晋为左骁卫大将军兼枢机使,而以犍为郡王韦皋为司徒,因司徒位列三公之列,三公者,佐天子理阴阳、平邦国,无所不统,所以勾当宰堂为首相平章事,也能说得过去。”郑絪如此说。

  杜黄裳说文明的话,正合我意。

  至于贾耽,则可使其替手高岳,出镇淮海行省。

  高岳、杜佑则入宰堂,各自守次相之位。

  于是宰堂迅速将处置的意见形成堂帖,由中书舍人下托付书手抄录,再飞往各地。

  忙碌的宰堂内,一名正在抄写堂帖的书手,名叫滑奂的,边写眼睛边直转……

  “高岳的伎俩不过尔尔。”大明宫少阳院中,广陵郡王李纯来回走了两步,低声对前来报信的吐突承璀说,“说来说去,他和各位宰相还是怕韦郡王入朝为枢机使。”

  “只要韦皋当上枢机使,便能调动神威、神策诸军了,局势就会翻转。”吐突承璀拱手回答说。

  “无错,高岳怕的就是这个,所以让那个无能的董晋为枢机使,不过是便于控制。”随即李纯冷笑起来,“你去发送密信于韦郡王,告诉他不要退让,如宰堂决定是董晋,就光明正大地闹腾,须知枢机使要的可是三品以上的大员,如果相持不下时,就只能让圣主裁决了。”

  虽然现在皇帝对国家财政、军队的权力在坍缩,可面临宰执、枢机人选的重大问题上,还是有发言权的。

  “郡王果然神算。”吐突承璀即刻奉承说。

  “如今天下愈发泾渭分明,越分明,说明对决的时机就越成熟,我们就越不能消极无为。而今各方势力不过有六,哪六?圣主、中官、宰相、宗室、藩道、外夷。本来握有实权的宗室李齐运、李锜,已被高岳摧残,如今一蹶不振;中官的财权、军权也惨遭宰堂削夺,心中无不忿忿,这股力量会尽数投靠于我;至于宰堂,和高岳毫无疑问是勾连在一起的,是我的大敌;藩道的话,淄青李师古兄弟一对废物,全成就了高岳的威名,王武俊、田季安、刘济、张茂昭等也全是虚名之辈,遭高岳玩弄于股掌间,算来算去,也只剩下韦皋的剑南镇,还算是独倚一方的雄藩,现在算是我的外援,绝不能弃绝。”

  “那外夷?”

  “我唐本身便是借突厥兵马起家的,其后靖难也多用回鹘、西域的夷兵,不久内难当前,回鹘、西蕃、南诏等都该是争取的对象才是。”

  “郡王英明,那圣主……”

  说到这,烛火被风吹了下,明灭闪烁,李纯很清晰地说:“圣主陛下,那可是我的亲阿爷,当然也只可能站在我这边。事实上,破局的关键,就在他的身上,也就在他的近臣身上。”

  次日,越州司马王叔文,在大明宫金銮殿前和李纯“偶遇”。

  王叔文有点猝不及防,赶紧避让在一侧,可李纯却公然对他说:“风闻宰堂有贴,居然不允韦皋为枢机使的请求,欲用董晋,何为?”

  “此等大事,是延英问对才能处置的,叔文不过小艺近臣,不敢多言。”

  “哼,董晋弱而无党,不过是高宫师想独揽大权。高岳用新政逼迫韦皋归朝,自己又插手枢机军务,是全然不将圣主陛下放在眼中。”

  王叔文只觉得背脊耸起,随即正色规劝李纯说:“广陵郡王宜居少阳院内,研习经文学问,这等事情,并不该过问。”

  请收藏:https://m.bgie.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