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礼送王征君_大唐宦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即为季孙,此便是三桓;郑穆公有子十一,子夷、子坚先后为君,子孔死于内乱,子然出奔,十一由此去四,其余七子即为子罕、子驷、子丰、子游、子印、子国、子良,兄弟七人便是七穆。”

  听到王兖有抑扬顿挫的语调,如报菜名般把三桓和七穆全都列举出来,幕内的人无不叹服喝彩。

  高岳也继续颔首,结果他又问:“我唐中宗、睿宗皇帝时,帝君暗弱,韦氏、上官婉儿、长宁公主、安乐公主、太平公主无不干政,各立朋党,更相诋毁,宫闱连乱不堪,这符合春秋大义吗?”

  王兖正色说:“以阴乘阳,乃是违天;以妇凌夫,乃是违人。违天不详,违人不义。”

  “那应该如何呢?”高岳叹口气,又问道。

  王兖想了想,便说:“皇族亲贵若不和睦,必是有奸邪之人从中馋毁离间,圣主应该将斥逐这些小人,然后将亲贵们唤来,劝勉他们修慈爱之道,不得行积恶之事。所以最终我玄宗皇帝孝友,睿宗皇帝逊让,顺应礼法,才使得大唐江山交接如故。”

  说到这里时,高竟在席座里,明显觉得:父亲是暗有所指的,可这王兖却浑然不知,滔滔不绝。

  果然,高岳听完后幽然地说:“一个孝友,一个逊让,那贞元内禅也是如此啊……不晓得王征君对鲁三桓郑七穆了如指掌,那对宰堂的诸位相公有何评价呢?”

  结果王兖顿时努眼结舌,想了想,如实对高岳说:“宰堂为何,又有几位相公?”

  这时座内的人,有的已开始窃笑了。

  高岳却不以为意,又问王兖:“朝堂想裁汰冗官冗吏,依春秋左传所言,又该如何行之?”

  王兖思索了好会儿,才回答:“上古唐虞之世,置官不过百人,但却各司其职,绝没有旷散游手的官员,太师若想精简衙署,何不效仿古代先贤呢?”

  “再问征君,行省平章事或参知政事,任期是三年好,还是五年好呢?”

  “孔子云,善人为邦百年,可以胜残去杀。所以依古制来看,三年或是五年,都不免太短,百年……似乎又太长,两相均衡,二十年或三十年,或可适宜?”

  就在王兖还在心算着平均数时,高岳转过身来,很尊敬地表示,先生的教诲着实让我受益良多。

  接下来,高岳即让军吏赠送王兖五十段彩缯,及百贯钱财作为酬谢。

  王兖坚决不要,他只对和高岳继续研讨春秋更感兴趣,热切地询问高岳说:“太师不日即将回淮扬,不晓得可以互相通书信,研究春秋大义否?”

  高岳微笑着说当然可以,现在淄青平定,马上四通八达的驿道都会建起,征君对仆有见教,随时都能来信。

  王兖非常高兴,便又送给高岳份轴卷,称里面的诗赋数十阙,都是亲笔所作,也全为对太师及官军武勋的赞美。

  说完,王兖一无所取,将头颅仰得很高,坐上了车辆,对高岳行告辞之礼,便往故里的方向摇摇而去。

  高岳站在路侧,手持轴卷,看着王兖的背影,默默不言。

  “父亲,王征君所言,实在空洞迂阔。”这时高竟忍不住,便评价说。

  高岳微微摆手,叹口气:“即便如此,人确实是位狷介亮直的夫子,可惜于国无用啊……”

  感慨完,高岳拍拍儿子的肩膀:“想不想听听父亲我的看法?”

  “嗯。”高竟很开心。

  “那我们父子,便登山丘,闲聊两句。”

  请收藏:https://m.bgie.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